我寫溫僖貴妃的時候,一度一個小時只能碼字兩千左右。
因為每一個字甚至於每一個標點符號,我都要去思索它用在這個地方合適不合適,對不對,符不符合人物性格。
可是現在,我什麼都不用想,我可以一小時碼字五千,兩個小時就能碼出我一天的工作量來。
對於用心創作的程度來說,新書其實比不上我老書的十分之一。
付出的心血和時間,更比不上。
但是很奇怪,新書的資料卻出奇的好。
我本來應該看到這樣的資料感到欣慰,感到開心,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然而並沒有,在我無數次看到還沒有得到過一次推薦卻每天瘋漲的收藏後,那一刻我是懵的。
有些諷刺吧。
我曾經和一個大神作者探討過,為什麼那些看似文筆不好,甚至於流暢程度都有問題的書可以受到那麼多人的追捧。
而真正文筆好,劇情好的書,卻鮮少有人問津?
真正出位的,也是極少數。
大神的原話是這樣回答我的。
“大家都能靜下心來去琢磨你到底寫的是什麼,到底提前埋了怎樣精彩的伏筆,到底是怎樣精妙絕倫的遣詞造句,那麼他們為什麼要來看網文?買本實體書伴著書香安枕一整夜它不香嗎?”
是的,真香。
我記得很清楚,這本書其實在十五萬字左右的時候,我已經沒有什麼心思寫下去了。
因為有幾個讀者會跑過來告訴我,全文都是些伏筆與迷局,追不下去了。
我一直都是比較剛的人,我覺得作者和讀者的關係一直都是相互成就。
你讀我的書,你開心了,你有期待了,你花錢去訂閱,那你得到了屬於你的快樂。
而我付出了勞動,拿到我該拿的錢,是我該得的。
所以我從不覺得讀者是大爺,是我的天。
在評論裡,因為三觀不合而去和讀者開撕的情況並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