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紫禁城魔咒> 第二章 迷宮 (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 迷宮 (2) (3 / 5)

1885年,皇太後五十四歲了,卻依然年輕。她柔軟細嫩的手指,讓人難以聯想它們和權力的聯系。她只需半睜著眼睛,就能讓每個人,感受到那眼眸裡,不同尋常的目光。她還有靈敏的嗅覺,出其不意的覺察力。是誰給了她這樣的力量,或者是什麼促使她變成了我眼前這樣,如磐石般堅硬挺直的軀體?宮裡蘊藏著深不可測的惡意。這惡意,我從皇後的凝視中再次察覺,但惡意和皇後眼裡的黑色風景,始於何方?

太後本想懲罰我,懲罰我佔據了本來屬於皇後的一夜,但她有這種嗜好,就是看不同物種間的爭奪殘殺,看著她們痛苦、被損傷。三個女人,都儲存著強烈的情緒。但是,哪個女人將擁有像她那樣飽滿的激情呢?

她沒有懲罰我,反而獎勵我。

她賞給我一個擅長畫花的老師,還送我戒指和絹花。她沒有問景仁宮上空的紅色與閃電,她假裝對這一切無知無覺。

“好啊,現在,我們可都是一家人啦。”她的聲音一如既往,透著鬆弛的喜氣,“看著你們這些年輕人,我心裡就高興。”

可我沒有從太後臉上看到高興。她安穩地坐在軟榻上,好像已經坐了幾百年,而且還會繼續坐下去。

毓慶宮

王商很像伯父家的管家,在教會皇帝念三字經後,就不再對皇帝的教育産生影響。自皇帝六歲跟從翁同龢師傅讀書那天起,王商放棄了理解皇帝。他是一個盲目地愛著主子的奴才。

我讓王商帶我去毓慶宮。毓慶宮曾是嘉慶皇帝的寢宮,之後,是阿哥們讀書的上書房。皇子們大都在這裡接受啟蒙教育。毓慶宮藏著許多珍貴的圖書。

正殿裡沒有多餘的陳設,書桌上除了文房四寶,還有一本翻開的《海國圖志》。《海國圖志》是一套一百卷的大書,皇帝在讀最後一卷。卷旁,放著一個音,這是皇帝特意留下來的。我坐在皇帝的椅子裡,開啟音樂盒。從盒子裡跳出兩個跳舞的西洋娃娃,清脆的音樂也從裡面跳出來,兩個小娃娃握手,擺動衣裙。我從心底裡笑了。這是載湉的禮物。

王商說,皇帝跟從翁師傅,一老一少,在這裡讀書,學習治理國家的道理,度過了十年光陰,直到皇後和妃嬪入住紫禁城。

大婚就意味著太後歸政了。以前兩宮太後坐在皇帝身後,而此時,皇帝獨自一人坐在乾清宮高高的寶座上,俯視著群臣。大臣向他稟報春季的旱情,但是皇帝在想著別的事情,他的眼光從群臣的頭頂移轉,向上書房望來,他耳邊回響著大臣蒼老的聲音,心裡卻蕩漾著她的笑聲。他想,真是個愛笑的女子,像是他身上的一塊骨頭,如此熟悉,卻又如此新鮮。大臣奏請皇帝主持天壇祈雨,這是每年例行的儀式,沒什麼新奇,比祈雨更重要的事,太後會定奪。皇帝端正地坐在金燦燦的龍椅上,心裡想著這嶄新的,從未有過的感受。宮裡還沒有人這樣笑過,任何一件事,都會讓她笑起來。看見皇帝正襟危坐的樣子,她會笑;看他表情嚴肅咀嚼食物,她會笑;緊鎖眉頭時,她也會笑。為什麼笑呢?皇帝問。我從來不回答這些問題,皇帝越是問我,我便越是發笑。皇帝不再問這個問題了,跟著笑起來。周圍的太監也跟著無聲地笑了。想到笑,皇帝緊繃的身子鬆弛下來,向我在的方向望來。

但那不是皇帝的目光。

有人在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

但那不是皇帝。

它們有著明顯的區分。

它在我背後散開,一股冷氣從尾骨上升。我打了個寒戰。是誰?它幾乎不是人的目光,站在高處,俯視著,目光鋒利,又像一個黑色的洞口,充溢著冰冷的怨氣。我猛然轉身,身後卻空無一人。

“誰在哪兒?”

我向靠窗的一溜長炕望去,炕上擺著金黃色的軟墊和炕桌,墊子上空空如也。除了八仙桌和條案下,殿裡幾乎沒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我繞著大殿走了一圈,只聽到鞋子踩在金磚上的咯噔聲,除了條案上的書籍,我沒有看到一個人,或是一隻動物。大殿裡空寂無聲。浮雲從大殿上空掠過,殿裡忽陰忽晴,忽明忽暗。我想我可能沒有適應這裡的安靜。我來到長炕前,王商說以前皇帝常常盤腿坐在這兒看書,而翁師傅則在不遠的案子前誦念當天的功課。我在炕沿上坐下來,殿裡依然空無一人。但那注視依然在。來自背後,又像是來自四面八方。

我沒有回頭,有人在逼近我。更近了。我再次猛然回頭,還是空曠的大殿。

“來人。”

王商弓著身子,急匆匆從殿外走了進來。在我翻書的時候,他退出了大殿。

“珍小主有何吩咐?”

“毓慶宮留有什麼人嗎?”

“這個時候,小的們都在宮外站著等候主子吩咐。”

“毓慶宮可有暗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