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圈套男女> 正文 第609章敬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609章敬業 (2 / 2)

老闆的興致也來了,說:“茶人茶樓清坐,有清茶澆塊壘,有清風消愁煩。天高雲清時,滿目清翠可消魂,月明風清處,幾句清談能娛心。一縷清幽,幾段清唱,清越中領略清新;舉目清楚,滿耳清議,清醒時能分清濁。安貧樂道,清茶清香送清爽;知足常樂,清墨清情寫清心。俯仰無愧天地父母,窮達不移節義誠信。佛道百家,不就圖個清靜無為?齊家治國,關鍵在於節儉清廉。”

好厲害,一口氣說了幾十個清字,口才不錯,當時的茶樓中響起一片喝彩聲。

蕭博翰現在想想,都感覺很有意思,他到了二樓包間內,這是一間佈置的相當古雅的房間,紫雲藤編織的靠椅,還有很精美典雅的茶具,耳畔聽著輕柔舒緩的音樂,讓人很快就沉醉在這處處滲透著高雅的文化氛圍裡。落座之後蕭博翰就點了一壺功夫茶,小女孩又朝他很甜地笑了笑,靜靜地走出去關上門。

蕭博翰掏出煙點上,吐著煙霧,開始等待蔣局長的到來。

蕭博翰很善烹茶,也懂茶道,在他的辦公室就購買了一套茶具,閒來無聊之時就自己泡泡,找找感覺。

事實上,蕭博翰也喝咖啡,但茶與咖啡二者的目的不一樣,喝咖啡無非為了提神,有時候精神疲睏時,就衝一杯咖啡來提神,但蕭博翰不認為咖啡會增加一個人的靈感,就好像吸菸也不會使人產生靈感一樣。

之所以人們會誤認為吸菸會增加一個人的靈感,蕭博翰認為這可能跟很多作者喜歡一邊吸菸一邊寫作有關係。

不過在喝茶的方式上,蕭博翰也主張不必拘於形式,不必遵循嚴肅的茶道教義,也不必完全按照什麼茶藝的規則,以“無道為有道”最好,就好像武俠中“無招勝有招”的意思,只求喝茶時的瀟灑、隨意、清淨。

說到喝茶,林語堂先生曾在《茶與交友》有妙喻如下:嚴格的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

照理論上說起來,鑑賞家認為第三泡的茶不可復飲,但實際上,享受這個“少婦”的人仍很多。

他的比喻應該是沿襲了蘇東坡的一句詩:欲將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如佳人。我們只能說他犯了中國文人的通病,喜歡由各種各樣的事物聯想到女人,按照他的理論,第四泡以上,則屬於“蕩婦”矣!一般的凡夫俗子,往往衝了五六泡以上,尚繼續飲用,但求生津解渴即可,又何管它是否“蕩婦”呢?

個人的習慣是第一泡的茶一般不喝,原因是幼女含苞待放,嫩不可攀;第三泡蕭博翰還是會喝的,畢竟“少婦”亦有“少婦”的妙處。

在好幾次與別人的喝茶中,蕭博翰對人家講起了這個比喻,但蕭博翰認為,林語堂在文中所提到的喝茶的環境和道具,只能是理想中的喝茶方式,恐怕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現代人也很難有這種古典而浪漫的情懷了。

同樣,茶杯也可以細分為多種多樣,蕭博翰認為喝茶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喝茶的道具和環境倒尚在其次,一旦擁有清靜淡雅的心境,即使在鬧市中喝茶,也同樣可以達到“鬧中取靜”的境界。

茶和酒的關係,就好像刀和劍的關係。雖然同為殺人的兵器,但刀和劍所代表的身份不同一樣,刀一般為古代的下層的江湖豪客、綠林大盜所擁有,劍則是上流的貴族以上身份者才能擁有。

喝酒的物件一般為豪放之士,英雄豪客、江湖大盜、凡夫俗子、三教九流等等;但喝茶者多為淡雅之士,文人墨客、隱士名流,從來不見武俠中有寫俠客悠然自得地品茶的,也從不見有寫文人雅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

比如同是技女,喝酒者多為粗俗之技女,口含酒肉、大蒜味,旁人避之惟恐不及,而喝茶並精於茶道,調琴弄瑟,吟詩作畫者,則必是名妓了。

蕭博翰對自己的茶道理論還沒有完全的想罷,蔣局長就到這一個人走了進來,蕭博翰連忙起來相迎,說:“江局好久不見啊。”

蔣局長也握握蕭博翰的手說:“最近太忙,太忙,對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市治安大隊的周隊長,今天專門請來,和你認識一下,以後你們多親近。”

蕭博翰還是第一次見這個隊長,一面發煙,一面就送了幾頂高帽子:“早就聽說周隊長的威名了,一直想去拜訪,又沒有個引薦的人,生怕唐突了啊。”

周隊長倒也沒什麼架子,呵呵的笑著說:“蕭總太客氣,太客氣了。”

話又說話來了,他要是對蕭博翰擺什麼架子,那就是太不應該了,要不是當初蕭博翰用計搞掉他的前任張隊長,他現在只怕還在副職位置上混莫莫呢,那有今天的風風光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