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國色生梟> 第一九八零章 收穫中的苦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九八零章 收穫中的苦惱 (3 / 3)

而楚歡實際上也根本沒有想過堅守城池。

楚歡此番出兵河西,步騎兵加起來也有近五萬人,其中不少還是新招募的新軍,相比起遼東軍,在兵力之上自然是佔不到優勢。

西北軍令行禁止,號令嚴明,這也是西北軍戰鬥力強盛的最重要原因,可是據楚歡所制,遼東軍雖然分為遼東三騎,但是在赤煉電的指揮下,紀律同樣嚴明,在戰場之上,驍勇善戰,其戰鬥力卻也是十分強大。

如果說遼東人相比起西北軍有什麼弱點,恐怕也只能是後勤方面。

疆場之上,人多有人多的好處,可是人少卻也有人少的好處。

而有時候,人多的好處正是人少的弱點,而人少的好處,卻恰恰又是人多的弱點。

楚歡出兵河西之前,就已經想過一旦佔據河西,接下來必然要面對遼東,所以早早就做好了功課,對遼東的情況多有了解。

特別是遼東至河西的地理概況,楚歡更是十分上心。

憑心而論,控制河西走廊之後,從西山道往河西運送輜重物資,雖然算不得有多方便,但是沿途倒也還算得上是順暢,而遼東往河西運送糧草,除非繞道河北,否則就只能從燕山山脈穿過,河北是青天王的地盤,要從河北運送物資,等若送肉到狼嘴邊,遼東人自然不會選擇這條道路。

燕山山脈地勢險峻,道路狹窄,要從遼東輸送物資進入河西,當然是一段十分艱辛的道路相較於西北軍的後勤通道,自然是困難得多。

遼東軍兵馬眾多,固然實力很強,但其壞處便是所需要的後勤物資必將十分龐大。

遼東軍之所以威震天下,在於遼東三騎威名赫赫,而遼東三騎作為騎兵,消耗的物資更是天文數字。

一直以來,遼東的兵馬物資供應,俱都是從朝廷劃撥,因為遼東軍衛戍邊關,不但要壓制高麗,還要提防夷蠻,對帝國的邊境安危十分重要,所以帝國四大糧倉之一的吉平倉,也一直都是遼東軍的糧草來源。吉平倉囤積著河北道與福海道的糧草,朝廷對於遼東軍的支援,一度也是不遺餘力。

只是自青天王在河北發動起義,實力很快席捲整個河北道,吉平倉不但無法得到河北道的糧食補充,反倒是朝廷出兵往河北圍剿青天王,卻也是從吉平倉調撥了不少糧食,吉平倉如今實際上也已經是空倉一處。

也便是說,最近這幾年來,遼東軍的糧草供給,只能依賴於遼東本土,便是福海道,也因為青天王的勢力滲透,根本無力向遼東繼續提供後勤支援。

以遼東一道之力,要長期供應十萬兵馬,其中還有數萬是騎兵,這當然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雖說赤煉電在遼東囤積了大批的後勤物資,但是由於赤煉電在遼東為了穩定人心,並無做過強徵賦稅之事,以遼東本土的供應,要供養如此龐大的軍團,這些年每年的財政都是入不敷出。

楚歡心中自然是有一本賬,如果西北軍和遼東軍正面交鋒,凶多吉少,很難是遼東人的敵手,而且他更清楚,西北軍主力一旦在河西與遼東郡交鋒失敗,那麼很可能會造成後方的動盪,無論是西北還是剛剛征服的西山道乃是安邑道,目下都能夠安然無恙,無非是楚歡手中握有強勢兵力,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楚歡從沒有忘記,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實在是多如牛毛。

且不說西北,僅西山道境內,便有許多地方草寇十分猖獗,只因為楚歡屢屢出兵清剿,才讓西山暫時歸於安定,眾多地方草寇不敢露面,可是一旦前線有失,保不準那些人便會突然竄出來,將後防攪得雞犬不寧。

與遼東軍的交鋒,自然是要慎之又慎,不能有絲毫的疏忽,而且與遼東軍的對峙,世間拖得越久,只能是對西北軍越加有利。

遼東軍期盼的是速戰速決,他們要保持龐大的軍力,用不了多久,遼東道便會被消耗一空,兵鋒再是強盛,一旦後勤供應不上,很快便會陷入崩潰。

遼東軍不是夷蠻人,在楚歡心中,赤煉電也絕不是突施,想要在短時間內擊敗遼東軍,幾無可能,對付蠻軍的計謀,用來對付遼東軍當然是不可能,所以雖然如今坐在武平府城內,楚歡卻並沒有什麼妙策去對付遼東軍。

他只盼秦軍與遼東軍的廝殺,已經消耗了遼東軍的實力,更希望因為燕山的對峙,遼東軍的後勤已經出現問題,只要遼東軍因為後勤而暫時停滯不前,給予楚歡哪怕半年的時間,楚歡都有信心在河西東部構築出有效的防線,只是要將勝負繫於這種僥倖,當然是想想而已,楚歡並不敢將其作為戰略制定的因素。

他正自苦惱,忽然門外有親兵來報:“啟稟楚王,一位自稱羅多的人求見!”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