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景泰太子> 第158章 出宮的契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8章 出宮的契機 (1 / 2)

季夏時分,正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時節,這段時間,朱見濟的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一件事上面。

這件事就是審閱今年夏糧的徵收情況。雖然今年不收賦稅,但是土地產出情況還是要過問的。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問題,與糧食問題相比,邊境的摩擦,地方的變亂其實都不算大事。後者不過是糧食問題進一步發展後的結果而已。治病要治本呀!

今年朱見濟下詔蠲免天下田賦,百姓不必上交兩稅,收多收少全部歸於自己。是以今年夏糧收成比去年增長了三成有餘,各地官員紛紛上奏慶賀,表示正是朱見濟聖德所致,所以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朱見濟看到之後怒極反笑,真是想要一個大鞋印子拍在他們臉上。今年年初的雪災都忘了是不是,北方至少十分之一的土地顆粒無收,只能夠改種其餘作物勉為充飢,按理來說糧產會下降不少,結果反而出人意料地上升了。真的當所有人是傻子是不是。

明朝的稅制沿襲自前朝,準確地說是唐朝中後期的兩稅法,但是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明太祖朱元章還是吳王時,就定下賦稅十中取一,役法計田出夫。這是分成稅,當然算不上輕。需知中國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稅收低至三十六稅一。

“天下夏糧大獲豐收,陛下緣何還是愁眉不展?”協助朱見濟處理奏疏的彭時如是問道。

“無他,百姓今年固然豐收,還不必交稅,只是明年仍要交,受飛灑折徵之苦,擔鼠雀偷食之責。稅負徭役繁重如斯,一年之積尚且不可得,如何求得九年之蓄。朕想起古書中寫文景之時三十六稅一,猶不時減稅,雖不能及,仍心嚮往之。”

彭時沒有想到朱見濟對地方的手段如此明白,嘆道:“陛下宅心仁厚,可謂聖主矣。依微臣看來,上行下效,君上不時考察之,責以成敗,論以賞罰,下臣勢必盡心盡責,不敢欺壓百姓。”

朱見濟對此不太認同,監督本身也是一種成本,而且為了保證掌管監督權的人守法盡責,還需要有監督監督權的人,層層套娃,處理不好就是本末倒置,南轅北轍,反而將成本轉嫁給了百姓。

只是心裡的話不必說出來,朱見濟附和道:“正是此理,不過與其讓臣子下去監察,不如朕自己親自走一趟。待京城附近的夏糧徵收完畢,朕有意出城一趟,走訪民間,詢問民生疾苦,你且安排下去。讓順天府上下官吏好生準備。”

彭時聽著就皺眉頭,這樣安排下去,朱見濟難不成還指望著能夠聽見看見民生疾苦嗎?都是底下官員作秀而已。

彭時從側面規勸道:“自古有治人者,有受治於人者。陛下九五之尊,每日奏疏何其之多,下至民間探查這等事,還是交由御史去做為好。”

朱見濟扭頭看向彭時,直言道:“朕下詔蠲免天下賦稅,不過是想要聽聽老百姓誇上幾句,就只是這等要求你也不許嗎?”

彭時直視著眼前稚嫩的臉龐,猶豫了片刻,還是道:“此事微臣不敢決斷,陛下還是問過外朝諸位重臣為好。”

“不必問了,朕要下鄉親民,誰敢攔阻。誰若是敢攔,就是隔絕內外,不許君民交談。”朱見濟一個大帽子扣下來,彭時躬身而已,不敢再提半個不字。

朱見濟又不是出宮尋歡作樂,而是親民愛民,體察民生疾苦,絕對的政治正確。這幫文官標榜忠君愛民,如何會擔上這等罪責。

“再問一遍,朕可以出宮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