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景泰太子> 第137章 將計就計,收服草原流亡漢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7章 將計就計,收服草原流亡漢人 (1 / 3)

饒是朱見濟口沫紛飛,說得口焦舌燥,說服範廣的嘗試還是失敗了。

朱見濟有些失望,只是也算是在預計之中。此計不行,大不了改換一種計策便是,朱見濟並未感到絕望。

待範廣離去,許源進諫道:“若是陛下提及石亨之計,範總兵絕不至於如此寸步不讓。”石亨的計策近乎捅破天,範廣若是知道石亨的想法絕然不會死守所謂君子之爭。

朱見濟何嘗不明白這一點,帶著幾分怨氣道:“便是提及又如何,範廣暫時退讓又如何,到底還是爭鬥不休。與其日夜爭鬥,不如一次性鬥個你死我活吧!”

朱見濟心中更是恨恨想著:石亨願意去送死,大可讓他去送死。範廣目無尊上,全無退讓意,但知爭權奪利,趁此機會盡數掃除乾淨。

朱見濟多麼想要將心中的想法說個酣暢淋漓,只是內外盡是眼線耳目,只能夠一忍再忍。這些人眼中全然沒有他這個天子,自行其是,膽大包天。

見朱見濟盛怒,許源等人不敢回話,靜待朱見濟消氣。

心中怨恨再深,事情還是擺在面前,問題還是嚴峻至極。逞一時之快固然暢快,朱見濟可不願之後收拾自己的爛攤子。

朱見濟穩住心思,端坐許久,沉沉思索對策,外人若是不注意,估計還以為朱見濟已經昏睡過去了。

眼下鬥爭起於景泰時期的軍事變遷,由老三營改為十團營,建構其上的總兵制度本就初建,尚不完善,未分高下,不設權重,全看武將個人才能。正是因為制度的缺失,晉升機制不完善,如今這個問題才會如此棘手。不過如今說這些已經遲了,全是馬後炮。

事到當下,朱見濟眼下的選擇不多,已經被逼到了分岔路口,必須要站隊。一條是站隊石亨,依石亨之計行事,成之天命,不成損失一員大將,也不是不可挽回的損失,根本不傷;一條則是站隊範廣,以叛國罪擒拿石亨,成則內患由此消弭,上下兩安,不成石亨勢必遁逃草原,以草原之孱弱,想來石亨即便是逃了過去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感謝明朝歷代君王勵精圖治,朱見濟繼承來的是一個龐大的帝國,有足夠多的手牌,有足夠多的時間去試錯。即便是走錯了,改弦更張也有機會。

朱見濟如今在思索的,並不是站隊的問題。身為天子,他自身就是一大派系,或者說最大的派系,本該是石亨或者範廣站隊他才對,什麼時候變成朱見濟站隊臣子了,這不是本末倒置,上下顛倒嗎?

一句話解釋,朱見濟需要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應該是朱見濟主動指使石亨潛入草原,而不是被石亨牽著鼻子走。應該是朱見濟主動逮捕石亨,而不是成為範廣等人借刀殺人的工具。朱見濟不反對實行反間計,也不反對逮捕石亨,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一切需要在他的掌控之中。

先手已經失去,後發制人,還要掌握主動權,何其困難。

沉思良久,朱見濟選了一個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案——石亨的方案。

就勢力而言,範廣等人身居高位,大權在握,而石亨竄貶九邊,回京不得,強弱之分一目瞭然。作為天子,扶弱抑強這是本性。更不必說石亨在朱祁玉病危之際對朱見濟有恩,朱見濟不願繼位不足一年就背上擅殺大臣的罪名,儘管石亨真的有罪在身。

如果選擇範廣的方案,石亨或死或逃,在朝的範廣等人失去牽制,朱見濟更加難以掌控。

以上,是朱見濟決定支援石亨的理由,堪稱是牽強至極,漏洞百出。只不過朱見濟決定搏一搏,萬一成功了,一戰可使草原勢力元氣大傷,自己父皇在位這麼多年都做不到的事情自己如此快實現,對於穩固自己的地位也是好事。

“今日之事,知者唯你們三人,出去後若是膽敢說出去半個字,就等著凌遲吧!在外的家族也休想好過!”朱見濟惡狠狠地威脅許源三人,防止他們洩露訊息。

許源等人立誓許諾不提。

將許源等人打發離開,朱見濟暫時不準備告訴他們有關自己的心思。一旦說了出去,之後自己就失去了博弈的主動性,好比雙方談判前將自己的底牌洩露了出去。

之後幾天,朱見濟一邊按部就班地上朝,一邊思索如何奪回主動權這事。

一日經延,大學士商輅為朱見濟講經史。商輅知道朱見濟有心平準土地,所以詳言唐代故事,說得相當寬泛,但是字字珠璣,是普通人一輩子都聽不到的東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