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景泰太子> 第11章 封汗封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章 封汗封王 (1 / 2)

朱祁鈺不想要戰火重燃,但是天子的意志不一定會成為最終選項,很多時候天子也要進行妥協。朱祁鈺當先道:“與會各官酌古準今,須求至當歸一之論,可以行之久而無弊者。”

禮部尚書胡濙出班奏道:“自古王者不治夷狄,今也先所稱大元田盛大等號,固不可依。至若可汗,乃隋唐以來北狄酋長之常稱,非中國所禁,朝廷回賜敕書宜稱為瓦剌可汗,以羈縻之。”胡濙表明態度,持瓦剌可汗議,屬溫和派。

太子太傅安遠侯柳溥哂笑一聲,啟奏道:“胡太師此言大繆,可汗二字,在中國固為戎狄酋長之稱,在戎狄則比為皇帝之號。觀其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元太祖為成吉思可汗,可見矣。曏者脫脫不花為可汗,乃其世傅所稱,名猶為近正。也先弒主自稱可汗,名實不正,今若因而稱之,彼以為中國天子亦稱我為可汗,以誇示其群酋。群酋畏服,無復攜貳,則必有窺視中原之志,日後之禍未可測度,且在我中國以為苟安,而將士之心必怠慢異日對敵,誰肯當先,此固不可也。”

明朝皇帝最大的夢想就是像當年李世民一樣,得到如同天可汗一樣的稱呼,為此太祖太宗數次北伐草原,哪怕是北元覆滅,草原分裂各部,明朝皇帝也不曾實現自己的夢想。眼下明朝實力雖然不及建國初年,若是如胡濙所言,王者不治四夷,那朝貢制度直接取消就是了,何必每年勞民傷財呢?

其後,各方接連提出自己的看法,中間派的立足之地越來越少,要麼是姑息放任,要麼就是強硬到底,喊打喊殺。

兵部尚書王直輕咳一聲,出班道:“若仍稱也先為太師,彼必曰我數遣使朝貢,而朝廷仍輕侮我,必將犯我邊鄙,生民為之荼毒,此決計不可也。以臣愚見,莫若賜敕封之為敬順王或稱為瓦剌王,因而賜與金帛,庶幾得用,權合經之宜。”

改可汗之名為王嗎?的確,如朝鮮國王,安南國王這些都是王,若是封王的話,並不觸及明朝朝貢體系。且草原封王前例有之,也不怕朝野說讓步之類。王直說完之後,略顯喧鬧的東角門平靜許多,顯然都開始思索此言的可行性。無論如何,也先已經統一了草原,你封不封,人家都是王。

朱祁鈺輕吐了一口氣,倒也不急著下決定,“愛卿所言有理,當付多官臣民並議之。”如今文武高官已經議論過了,接下來放出去探探中下層官員和士林的意見,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

“起駕,退朝!”在成敬高亢尖銳的喊聲中,今天的聚議到此為止。

眾皆俯首拜道:“吾皇萬歲萬萬歲!”

……

回宮的路上,朱祁鈺與朱見濟對坐而向,看得出來,朱祁鈺已經很疲倦了,一整天幾乎就沒有休息,但是他仍然抽出精力來問朱見濟道:“今日可學得什麼?”

朱見濟答道:“兒臣今日所學甚多,不知父皇問的是哪些?”

朱祁鈺被朱見濟逗笑了,在車內也不顧什麼天子形象,半躺在軟塌上,饒有興趣地道:“你只管說學到了什麼?”

“父皇今日召集重臣聚議,虛心問策,從善如流。”

“不錯,還有嗎?”

“名不正則言不順,萬事之先,首在正名!”

“再說!”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而今天下天災不絕,人禍頻有,需得以休養生息為先,不宜妄開邊戰。”

朱祁鈺不言,但是眼神中的意思分明是讓朱見濟繼續說下去,可是朱見濟想了一下午也就是湊出來這三條,只得面帶羞慚色地道:“兒臣只學到了這些,還請父皇教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