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就對了,走吧?”
窗外的空氣都是疑惑的,如果什麼都不知道,才顯得自己一無是處。
侍從有些慚愧的低下了頭去。
窗外的空氣有些驚人的鬱悶。
莊重,嚴肅。
蕭鸞總歸還是坐在了那把椅子上,沒有什麼感情似得。
蹙著眉頭,面色沉重的看著滿朝百官。
“諸位大臣上書,說是為求民心平穩,所以特地為竟淩王蕭子良討一個說法,也討一個恩典。”
“朕思前想後,總是覺得,這件事情還是有些蹊蹺的。所以,今日朝會,才和大家聚在這裡,商量一下這件事情的處置,朕已經派人去查,竟淩王的死,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就讓小李子告訴你們,這件事情的始末!”
蕭鸞一臉正派的模樣,正氣淩然的樣子。
不得不讓滿朝文武心裡沒有什麼芥蒂。
平靜的接受,總比一昧的和當今聖上作對來的好。
“臣遵旨!”
好多人一起跪下,聲音也是洪亮的氣勢磅礴。
“小李子,你念吧!”
蕭鸞轉過頭去,對著小李子聲音也算是平和,溫柔的像是一個賢明非常的君主了。
“各位大人,奴才接下來要說的句句都是皇上派人調查得到的結果,希望各位大人聽了之後,心裡有了答案,也就不要再處處為難,處處打著為誰打抱不平的旗號。做一些讓人不是很開心的事情了。皆大歡喜,才是皇上想要看到的最好的結果!”
小李子是習慣於做這種鋪墊的事情的。
一言一行,總是讓人喜歡,這才是一個把事情做得好的奴才。
事情若是總是有所不同。
反而讓人不喜歡,小李子是平靜的也是懂得看人臉色的。
“竟淩王奉旨去邊關徵戰,本來是一件極其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國運的事情,竟淩王遇刺,沒有死在戰場,而是死在了小人的手上,皇上也甚是痛心,太後為了竟淩王的事情,多次來找皇上,表達了不希望竟淩王死的不明不白的願想,皇上感念太後的一片慈母之心,早就已經派人去秘密調查竟淩王遇刺一事。”
“而後,眾位大人聯名上書,皇上心急如焚。所以,才在今日,把事情的原委想要準確的告訴眾位大臣。”
“來人!帶上來!”
小李子突然並不緩和的口氣讓人有些接受不了。
眾位大臣面面相覷,倒是心有餘悸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