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那邊做不到事無巨細,像是被褥等東西一概沒管,但好在批了一筆銀子。
他們拿著去尋了程家布行,定了一批被褥,另外又選了布料,預備到時給醫塾學子都做統一的學袍。
春夏秋冬皆有。
這麼下來,衙門給的銀子總歸是要不夠用的,喻商枝的本意是自己貼補,哪知程明生聽聞後卻是主動給抹了。
“辦醫塾這等利民之事,喻兄焉能不給我一個參與其中的機會。”
程家作為壽安縣城中商戶的領頭門戶,這些年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其家中家風清正,沒少做善事。
先時疫病橫行,流民滿街,程家就給衙門捐了銀子,還做了一大批棉衣,又送了好些陳舊的布料,給那些流民搭棚子。
只是平日裡都各忙各的,也是少有相聚的機會。
這遭見面,說起程家商隊之事,才知又提上了日程。
“這幾個月我們也和外府的人透過訊息,說是上頭派下了疫病的方子,各地但凡有苗頭的,都已控制住,往外走走也不妨事,只是已然入了秋,年末事多,怕是出發要等明年開春了。對了,周兄還說要派鋪子裡的夥計一道去,想著淘換些南藥回來。”
沒了仁生堂在城中作亂,百姓們生了病不怕沒地方看這是一樁,另一樁則是藥材營生也再沒人攪混水。
最重要的是,仁生堂的撤出,閃了好些給他們供貨的外地藥商一個跟頭。
周瀾就是這時趁機而入,聯合縣城內好些個藥商一道,把這些貨源分吃一空。
有了信心,他也有膽子多投錢出去,擴大經營。
不久前還來和喻商枝商量過,合夥多包些山頭田地種藥材的事宜。
喻商枝分身乏術,手裡也沒有那麼多閑錢,唯獨有的卻是種藥材的技術。
他試著提出按照朱家食肆那般,“技術入股”,吃分成紅利。
這不是小事,周瀾本還想回去考量一番。
直到喻商枝丟擲手裡最重磅的底牌,那便是他知曉如何透過人工輔助,培育“半野生”的鐵皮石斛。
需知鐵皮石斛有“仙草”之美譽,數量卻稀少得很,而且生長的地方很是刁鑽,常見是懸崖峭壁,採一株得賠上半條命。
也有人試過移栽到山下平地之上,結果要麼種不活,要麼藥性有損。
說明鐵皮石斛對環境的要求極高,那麼若能夠透過人工栽培,在野外想辦法種活鐵皮石斛,就和枸杞田一般,想也知道多有賺頭。
周瀾當場答應了喻商枝的要求,迫不及待地開始差人去尋覓合適的山頭。
現在更是願意派人藉著程家商隊的東風,去南方闖闖,接下來怕是縣城也安放不下週瀾的雄心壯志。
這麼一看,當真是沒有人會始終原地踏步。
大家都想著如何往前走。
有人身上擔的是家族榮辱,有人身上擔的是商號興衰。
也有人像喻商枝一般,不求飛黃騰達,但求盡己所能,濟民安樂,為善一方。
因忙著醫塾之事,還要兼顧醫館,眼下的秋收之季喻商枝未曾回村,溫野菜獨自帶著人回去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