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城裡大部分人掙的這類苦工更多,像那種家裡懶得開火,又買不起食肆飯菜的,這個叫“盒飯”的東西,就是極好的選擇了。
當然,他們不是全然做善事的,即使是這個定價,也有得掙。
無非比起那些旁的酒樓食肆,他們一份掙得少些,求的是一個薄利多銷。
經過一天緊鑼密鼓地籌備,到了傍晚,終於把該準備地都準備妥當。
一家上下,主僕數人都鬆了口氣,而今只盼著明日臘八,醫館和食肆正事開張。
這段時日,凜冬大雪的慘淡完全蓋過了臘月忙年的喜悅。
壽安縣的百姓出門在外,見到的每一張臉都沒什麼笑模樣。
住在城裡的人大多有一份生計,但沒有田地。
充其量就是在屋宅前後種點蔥姜蒜和好養活的菜,除此之外吃穿用度,全要靠買。
故而在物價飛漲的這時候,許多人家雪落後害了風寒,或是犯了老毛病,也分不出多餘的銀錢去看郎中。
暮色將合,張苗苗挎著一個竹籃往家走。
他和姐姐住在城內三兩巷,這條巷子和名字一樣隨意,一點沒有添福巷的寬闊平整。
巷子內住的,基本都是貧苦人家,大多是好幾戶人合租一個一進的院子,過著勉強餬口的日子。
張苗苗的姐姐叫張瑤瑤,在繡坊當繡娘,因為手藝不錯,其實收入尚可。
但因為還要拉扯一個弟弟,所以還是過得省吃儉用。
好在最近張苗苗託牙行找了個活計,一個月就給小二兩的工錢,他們這個家可算是能鬆快鬆快,再攢一陣子錢,說不準就能從三兩巷搬出去了。
繡坊下工早,張瑤瑤在院子裡大家夥共用的灶房做晚食。
今天繡坊發了工錢,她上個月就答應苗哥兒,今天買肉吃,結果去肉鋪的時候發現屠戶都好幾天沒殺豬了。
無奈之下,只好回家炒了最後的兩個雞蛋。
可惜家裡的油也快用完了,只剩個底子,炒出來的雞蛋就不夠香。
她一邊看著火,一邊時不時朝院子裡張望一眼,直到聽見一聲“姐姐”,方才驚喜地跑出去。
“阿苗,你回來了。”
“姐姐!”
張苗苗挎著竹籃快步上前,見左右無人,一把將張瑤瑤拉進了灶房,掀開竹籃上的布,“姐姐你快看!”
張瑤瑤順著看去,只見竹籃裡居然是兩個瓷碗,裡頭一碗菜,一碗肉,還泛著油光!
她一把抓住張苗苗的胳膊問:“你從哪裡弄來的?”
張苗苗把布蓋回去,歡喜道:“是我們掌櫃給的!明天食肆開張,今天掌櫃的在家試菜,不止我有,章叔、章嬸、常淩哥也有,只不過他們都是在東家家裡吃飯,我是帶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