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說您眼光好呢,看看這嘴頭,這槽口,再看看這鼻子,水當當的,一點毛病沒有。還有這眼睛,嘿!白線貫瞳!拉出去誰都看得出是一頭好牛!”
吃這碗飯的,張嘴就是一套詞。
溫野菜依著他的說法,也上前略看了看,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頭不錯的牛。
見兩人有意,牙人便報了個二十二兩的價格。
要多少就給多少的那是傻子,溫野菜當即開始講價,同牙人拉扯了好半晌,口水都快說幹了,最後逼得對方讓了二兩銀子,最後以二十兩成交。
牙人也沒想到這哥兒嘴皮子如此利索,是個不好對付的,早知道應該把價格喊得更高些。
稱出二十兩銀子,牛就歸了自家。
趁溫野菜圍著牛看個沒完時,喻商枝轉過身面朝牙人,詢問哪裡可以買到牛拉的板車。
基本買牛的主顧都要再買板車,牙人當即熟練地指路道:“出了牛馬市往南走,那邊有條短街叫墨鬥街,全都是木匠鋪子,想買什麼樣的板車都有。”
喻商枝點點頭,接著便和溫野菜一起牽著牛,轉道往墨鬥街去。
墨鬥是木匠用來標線的工具,而墨鬥街放在現代,大約該叫“木匠一條街”。
街道兩側分佈著數家木匠鋪子,外面掛著的招牌大同小異,基本都是以姓氏為名。
諸如王記、劉記、李記、餘記,因牽著牛不好往深了走,他們便選了離得較近的餘記。
鋪子裡就是一對父子在幹活,老木匠見了牛,就知道他們是來買板車的,擺擺手示意兒子去招待。
例如板車這樣的東西,基本木匠鋪子都會有那麼一兩架現成的,區別只是所用的木料不同。
“這邊兩架,尺寸都是一樣的,您拴上就能用。左邊這架是柞木的,八百文,右邊這架是櫸木的,一兩。到時候盡管放心用,幾百斤都承得住。”
櫸木比起柞木更加結實,不容易變形,算是常見木材裡質量上乘的。
不過由於剛花了足足二十兩銀子,哪怕不是自己掙來的錢,溫野菜也覺得肝顫。
他小聲和喻商枝打商量,“要不咱們先買柞木的,櫸木的要貴上二百文呢。至於柞木的那架,我講講價,估計還能便宜幾十文。”
喻商枝淺淺搖頭,這兩種木頭的差別他是清楚的。
與其貪圖一時的便宜,不如多花些錢,買質量更好的。
他從前的消費觀便是如此,雖然出身優渥,但並不是花錢大手大腳的人。
每年只會在固定的幾個喜歡的品牌中,挑選一些經典款的衣服。
手邊更是有不少東西,用了多年也沒有換掉,與其他家境相當的同齡人相比,顯得老派又念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