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四川土司秦家兩千白桿兵的並肩作戰,有了沈良佐兩千京師營可供直接指揮,有了浙江和福建兩地巡撫大人的惟命是從,又有了南京守備軍士陽奉陰違但還算過得去的配合——姬慶文實施起自己的計劃來,便輕鬆了許多。
姬慶文的計劃,是他同李巖、楊展這一文一武兩位親信商量了整整一個晚上才確定下來的,乃是一條可以將白蓮教匪一網打盡的好主意。
而這一計劃的核心,便是要將白蓮教主力全部引誘到一個事先設定好了的地方,然後再圍而殲之。
而此圍殲之處,首先應當對白蓮教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才會讓白蓮教徐鴻儒心甘情願地率領主力人馬,一頭扎進這個事先挖好的陷阱裡去。
而這個地方,便是浙江同福建交接的溫州。
溫州在明末,雖然論起繁華程度來,是絕對比不上南京、蘇州、杭州這些大城市的,不過也算是江南的一座大城了,對亟需佔領城市並以此獲得補給、擴大影響的徐鴻儒而言,是一個不能拒絕的目標,也是一個散發著誘人氣息的誘餌。
因此,姬慶文一方面讓福建巡撫鄒維璉繼續催促手下部隊向北推進,從而將白蓮教匪從福建驅趕出去,進入浙江境內。
這樣的安排,是鄒維璉夢寐以求的,便立即根據姬慶文的安排,嚴令麾下福建守軍延續之前的戰法,繼續向北滾動推進,一定要將尚且盤踞在福建北部的白蓮教匪全部驅趕道浙江去。
而浙江巡撫張延登接到的命令,卻並不是在浙、閩邊境阻截白蓮教匪,而是向北有序退卻,先向北退出溫州城南邊的飛雲江,然後繼續退出溫州城,再北渡甌江,最後在甌江北岸列陣。
當然,在這項行動開始之前,姬慶文便用天子劍命令張延登事先將溫州城搬空,城中的金銀、米麵、牲口、家禽等,都隨著溫州百姓跑到別的地方暫時居住,只給徐鴻儒留下光禿禿、空蕩蕩一座溫州城而已。
劉孔昭、韓贊周屬下的南京守備軍隊,則要事先埋伏在溫州城西側,一旦白蓮教準備改換方向,特別是當其打算變北上為西進之時,便要毫不猶豫地採取堵截行動,將他們繼續封堵在溫州附近地區。
除此之外,姬慶文手下的“明武軍”,秦祥珍率領的白桿兵,以及沈良佐從北京代來的京師營將士,這三支精銳之師,則跟著姬慶文一同行動。姬慶文知道,徐鴻儒也不是什麼泛泛之輩,搞不好就看破了姬慶文的部署,也繼續北上佔領大城市了,而是立即改換方向、變更目標,直接尋找同朝廷兵馬決戰的機會。
萬一真的到了這樣的時候,光憑劉孔昭、韓贊周、鄒維璉、張延登手下這些雜牌軍,是完全不足以對抗狗急跳牆的白蓮教匪的!
姬慶文這樣的部署並非完全沒有必要,就是這樣的部署,打從一開始就給予了整個作戰不可或缺的靈活性,並在關鍵時刻徹底打消了徐鴻儒狗急跳牆的最後一絲心氣。
而現在的徐鴻儒卻一點也沒有意識到一張天羅地網,正在向著自己鋪天蓋地一般席捲而來。
他原本就已下定了主意,要離開福建這處窮鄉僻壤,北上往浙江、南直隸這樣的富裕地區發展,尋找機會攻打一兩個繁華的大城市,繼續獲取補充之後,便兵發南京,一舉攻下這座大明朝在南方的統治中心。站穩腳跟之後,再以南京為支點,逐步蠶食和佔領朝廷在江南的地盤,最後騰出手來將姬慶文這小子幹掉,便能形成同大明朝廷南北對峙、分庭抗禮的局面了。
他自以為走的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成功道路,卻沒想到比起朱元璋來,徐鴻儒這位白蓮教主,更接近於太平天國的洪秀全。
洪秀全,徐鴻儒自然是不認識的,可行動果斷、作風狠辣的朱元璋,卻是徐鴻儒打心眼裡佩服的——雖說他想要推翻的,便是朱元璋老先生一手建立起的大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