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確定了,如彥珞所說的,這個年代沒有成衣店,只有布莊和繡坊,有錢人家都是買了布匹,回家交由專屬自己的針線房量體裁衣定製。
而窮苦人家,能來到布莊買布的其實不多,除非是重要日子,比如大喜之日,需要較好的布料,否則,平常所穿的都是自己用最原始的方法織布,然後自己手工縫製。
所以,古代的女子幾乎都要求會女紅。
如今,我設想的鋪面是按照現代思維進行的,能行得通嗎?
大眾能接受嗎?
或者,小眾接受也可以,這說明還是有市場的。
就比如彥珞的布莊,針對有權有勢人家。這就是品牌定位深得人心。
如我所料,進入到布莊,供應的布料都是錦、綾、綢、緞,覓不見麻布、粗布這些。
而且,種類繁多,雲錦、宋錦、蜀錦、金錦、雲綾錦,花素綾、廣綾、交織綾,綿綢、雙宮綢,縐緞、雙喬、重喬……
更有青蟬翼這種薄如蟬翼的高質紗,織金紗、捻金紗也少不了。
總而言之,這布莊種類繁多,皆是上乘高檔貨色。
店裡有幾個珠圍翠繞、衣香鬢影、雍容華貴的貴婦在挑選布料,其中一個道:“貴府上的繡娘不僅手巧,繡工一流,難能可貴的是不庸俗,每一件都獨具特色。哎呀呀,從哪能找到那麼好的繡娘啊?給介紹介紹唄。”
“瞧你說的,其實也一般般啦。”回答的是一位看起來年紀稍長的貴婦。
只見她身著一件底色是暗啞堇色的絲綢褂衣,花紋是玄色絲線織造的牡丹花,整身遠看顏色暗淡,毫無出彩之處;可仔細看或者近處瞧,卻被門襟處的鑲金邊給吸引住了。
鑲金邊自領脖處一直貼邊至褂衣下襬,整身雖然還是素暗色為主,但是這一道金邊就夠吸睛的了,金絲邊凸顯出了富貴、大氣,卻不像一身重彩華服那麼庸俗。
這設計果然簡單、大方,又不失身份!
難怪被人羨慕。
如此看來,獨具匠心的設計還是有市場的。
尤其是有錢有勢人家,誰不想自己穿著打扮光鮮亮麗,但又不與一般人撞衫,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現代高階定製服裝那麼流行的原因了。
獨一無二的定製才不會出現撞衫的尷尬。
這根基自古就種下了。
“如何?”彥珞跟掌櫃打完招呼後就過來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