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缺在打一把劍。劍長二尺七寸,寬二寸,通體烏黑,尚未開刃。
師父給了他一塊鐵,允諾道若他打完這把劍,他就能出師,能領到師父給的出師禮——一百兩白銀和一間鐵匠鋪。
為了病在家中的母親,以及他自己的生活,他必須成功。
火爐哄哄地響著,韓缺不住拉動風箱,汗從臉頰流到下頜,再滴落到鎖骨。平素他穿的一身粗布短打,眼下已被汗水濕透。
最後一道工序完成後,劍靜靜躺在臺子上,成了。韓缺拿一件舊衣裳把劍包起來,捧在懷裡出了門,踏著月色去師父家。
師父名叫魏成,十年前在帝都開了間鐵匠鋪,打打農具和首飾等物。因十年前朝廷下旨禁止兵器私營,鐵匠們的收入驟減,也就近兩年才慢慢開放。
到了師父家,韓缺發現師父一反常態地換上了件新衣裳,端坐榻上。韓缺給師父行過禮,將劍奉上。
魏成用斷了三指的右手掀開裹著劍的衣服,看到劍時露出複雜得難以形容的神情。他將劍置於燈下,仔細觀賞。
韓缺問:“師父,為何要打劍?”
魏成答道:“我的手藝不能失傳。”
韓缺不再多說。這廂魏成瞧完了劍,丟給韓缺一袋銀子,一張地契。
韓缺說:“謝謝師父。”
魏成說:“你先回家吧。”
韓缺說:“是。”
韓缺走出門,站在院子裡轉身看了看,燭光在窗戶上映出一個持劍的人影。
這使他有些恍惚,今晚的師父給他的感覺很奇怪,具體是什麼卻又說不清。
韓缺回到家中,母親拖著病體為他煮了一碗清湯面。
韓缺低下頭呼哧呼哧吃著面。
據母親說,十八年前他出生在贏國濟州鄉下。那一年宣、濟二州鬧饑荒,很多人餓死,韓缺的四個姐姐也在其中。韓父拿出一筒竹簽,讓韓母擲取,長則帶上韓缺逃荒,短則丟下他自生自滅。
韓母什麼都沒說,直接掰斷了所有竹簽,於是韓父拉起板車,帶著妻兒南下向帝都走去。
到了帝都,卻看到城門緊閉,城外難民數千。韓父就這樣在這個冬天裡凍死在路邊。
後來有一天,兵部尚書趙慶奉天子禦令,開城門,迎難民,正巧看見一手抱著韓父遺體,一手抱著啼哭的韓缺的韓母,於是將她帶回府中做了二少爺的奶孃。
兩年後,已攢下少許積蓄的韓母帶韓缺離開趙府,擺了個面攤自行謀生。提起趙慶,韓母總會稱贊他是大善人,是母子倆的救命恩人。
韓缺從小不愛讀書,是以韓母在他十二歲時讓他拜了城北魏氏鐵匠鋪的魏成為師。
“娘,這是銀子和地契,我出師了。”韓缺吃完了面,把兩樣東西遞給母親。
韓母激動得眼眶泛紅,“缺兒,這可是真的?”
韓缺說:“娘,當然是真的了,明天我就去把鋪子收拾一下,估摸著三四天就能開張。”
韓母一疊聲說道:“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