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下所見之我,亦是一道元神。”中年人如是說道。
蘇午聞言,頓時恍然,他轉而向中年人問道:“如此境界,應當已經超越‘元神’之境?我常聽聞,元神之上,更有‘在此岸’與‘三不在’之境——”
中年男人搖搖頭,隨後又點了點頭:“雖然諸般‘識神’,皆我之元神,但我只能修行至此了——自將識神盡脫轉為元神之後,‘元河’便自‘虛無’之中倒灌而來,橫斷了我之前路。
我猜測,這‘識神’盡轉‘元神’之後,應當將諸般元神、諸般之我聚化起來,以諸般時空中的‘諸般之我’作為鉤鎖,鉤鎖來諸般時空,皆盤轉於‘我’之身周。
以此成就‘心即宇宙’的境界。
如此,就越過了經歷什麼‘彼岸’、‘此岸’的修行,可以直接越過‘三不在’之境,令諸我歸一。”
“心即宇宙,諸我歸一……”
蘇午喃喃低語。
‘心聖’無愧聖人之名。
也唯有這般聖人,能開創出正氣符、‘心學’、‘諸我歸一’的修行法門,這般法門既是捷徑,又是正道——可惜‘元河’自虛無之中倒灌,橫斷了心聖的修行前路,以至於今時這位‘心聖’,雖然看似不是死物,其實終究是死了的。
“這種致良知之法,唯一的缺陷,即是行將修成之時,元河便必定自虛空中倒灌而來,截斷前路,令自身隕亡。”提及此事,‘心聖元神’亦頗為惋惜,“而且,我觀你之修行,與我已經截然不同,你既已走出新路,也不必再回頭了。
可將此般‘致良知之法’,作為萬般無奈之時的選擇。
或許你能截斷江流,令‘諸我歸一’呢?”
在心聖元神言語之時,他的‘致良知之法’亦隨其言語,烙印在了蘇午的心識之中!
蘇午向‘心聖元神’恭敬行禮,對方坦然受過。
他隨後道:“緣何前輩會認為,‘諸我歸一’之層次,在‘三不在’之境界之上,乃是一切的‘最圓滿’?”
面容俊秀的中年男人眨了眨眼睛:“世間萬般生靈,與‘宇宙天意’是何關係?”
“可視作母子關係。”蘇午說了一句,頓了頓,又道,“亦可將萬般生靈,視作‘天’之身上所脫落之物。
我明白前輩的意思了。”
心聖元神笑著點了點頭:“你識神通明,悟性果然是出類拔萃。
如‘我’與‘天’本是同源,本出一體,那麼‘諸我歸一’之層次,便是將‘天’亦視作‘我’的一部分,以‘本我’來容納‘外我’,成就我心即天心,我意即天意的境界。
不過,不能令‘外我’即‘天’來容納‘本我’。
因為‘天根’出自‘虛無’。
天容納世間諸般之‘我’,最終結局,便是世間諸般生靈,盡歸‘虛無’!
有無之說,實是萬般根本之說。
而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例證,可以證明‘諸我歸一’便是一切修行之大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