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法劍就流瀉出滾滾大道紋韻、散發出一道大道神韻,纏繞向神臺上的神霄劍,神霄劍同樣顯發出一道大道神韻,與上方蜿蜒而至的大道神韻交相融合,
縷縷大道紋韻交織瀰漫在神臺之上,
形容枯槁的黑衣道士虛影乍然盤腿坐在神臺上,目光像是看向了前方的蘇午與赤龍真人,又似是穿過二人的身形,看向了無有餘物的虛空。
他口中喃喃低語:“餘一生修行,知天命之年感應大道,開闢閭山法脈……以此身修為全力封押虺神、真閭山於閩江之底。
可惜餘道法不精,借虺神封押真閭山之時,仍被真閭山鎮壓廟系符籙,千年未得掙脫。
……餘所開創閭山法派,竟亦要因餘而斷絕!
餘深悔之!
愧對後輩弟子!
……
獨居廟系之中,探尋虺神譜系之秘,至今不知多少年月,終於洞知‘虺神首級’實能演化萬般,若設法引虺神之首於閭山腳下,
使二者‘首尾相連’,則二者互相之間牽制效力必然愈強。
或可消避閭山後輩弟子災劫。
為此設想,餘窮修符籙法體,參研諸般法門,乃將自身符籙法體顛倒轉換,持此法劍,可與‘虺神首級’交感,乃設法引虺神之首於閭山腳下……”
‘旌陽祖師遺蛻’與其‘符籙法體’——釘入山壁中的法劍一經相遇,自然演化出旌陽祖師生前形影,留下諸多遺言。
遺言之中,最主要的內容便是他在虺神譜系之中探尋不知多少年月,久經思辨以後,終於設想出的‘消避後世閭山弟子災劫之法’。
這個法子,說到底其實就是個‘嫁禍他人’的法子。
將原本會加諸於明清時期閭山道士身上的必死災劫,轉移到‘虺神’身上。
以虺神首級代替三清之足下的那道祖師牌位。
用此來達成消災避劫的效果!
旌陽祖師想法很好,為了這一設想,其甚至‘顛倒轉換’了自身的符籙法體,使得符籙法體具備與‘虺神首級’交感的某種特質,用此法劍,有機率將虺神之首引至閭山腳下——但蘇午聽著旌陽祖師的遺言,卻總時時想起先前所見的某個場面。
剝落虺神鬚髮的真閭山蒼白山壁之下,
隱約浮現出了一叢叢紫紅紋絡。
那些紫紅紋絡,與后土血脈又是那般相似……
——假若后土血脈與三清之足已經漸相融合,二者不分彼此的話,那麼再引虺神首級於三清之足下,依照此法來禍水東引,是否還有效用?
站在蘇午身側的赤龍真人,眼看著旌陽祖師的虛影在神臺上徐徐消散,又在兩道大道神韻的交纏中漸漸凝聚,重複地說起了方才的遺言,他轉而看向蘇午,向蘇午出聲問道:“祖師的辦法,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