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模擬,終於讓他遇到一個這麼較真的道士,當即不知該如何作答。
孰知「原主」還與這位道長有什麼交流?
當下他回答越多,越可能在道長這裡露餡。
「小子遇著了變故,一時頭腦發昏,是以決意投河而死……」思來想去,被道人當作是個投河輕生之人,總是比被其當作是「土教術士」的同夥要好,是以蘇午再度開口,還是重複著剛才的言語。
他這番話實在沒有甚麼說服力。
但「唇槍舌劍」以及他的「意」卻有極強的說服力。
大鬍子道人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在蘇午的天賦影響下,終於不再追著這個問題不放,其屁股朝旁邊挪了挪,在板車上給蘇午留了一個空位,道:「上來坐吧。」
「多謝道長!」
蘇午立刻點頭,翻上了板車,在道長旁邊坐下。
板車調轉過頭,在無人牽拉的情況下,車輪碾過荒草地,在吱呀吱呀的聲響裡,漸漸融入了夜色中。
坐在板車上,蘇午心中忽生出一種觸動。
他扭頭回望去,
荒原上長草萋萋,
遠處的河流奔騰流淌。
在眉心豎眼的觀照下,一些因果絲線自蘇午周身蔓延出來,穿過荒原,投入河水中,逆著河流往大河上游追溯去了。
「看什麼?
還想繼續在河裡遊一次嗎?」
道人在蘇午旁邊冷不丁道了一句。
「……」蘇午一時默然。
「衛河接連閩江,現下這段衛河的上游,正與閩江交叉,你該不會是從閩江漂游過來的吧?」道人瞥了蘇午一眼,再次問道。
蘇午的「唇槍舌劍」對他有效,
但效用沒有如對其他人那般強力。
可見這道人修為必然極其高深。
「小子對於前事已經記不得了。」蘇午想了想,如是向道人回答道。
倒是道人提及「衛河」接連「閩江」,讓蘇午吃了一驚。
「閭山法脈」分為「幽州閭山」與「閩江閭山」兩大派支,兩大派支在地理位置上相距極遠,各自修持法門雖因地域不同而有種種流變,但是在冥冥中,兩大派支互相間仍有種種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