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給他們分糧食。”蘇午又道。
李嶽山聽得此言,
心中咂摸了一陣,
看了看蘇午,又點點頭:“這樣倒是最好,就按你說的辦!”
窮山惡水,
百姓們都掙扎在溫飽線以下,
為了一口吃的,所謂道德廉恥,所謂重信重諾卻是都顧不得的。
若是提前給百姓們分了米,
屆時他們未必願意投哪怕十分之一到米箱裡。
但若是當場一邊分米,
一邊開廟裝髒,請他們往米箱裡投入米糧,
多數村民見可以因此多得不少米糧,還能得贈一大塊滿是鹽巴的醃肉——當下食鹽可不容易獲得,大概都會願意多往米箱裡投一些米糧。
蘇午的考慮周全,
顧念了仁義的同時,亦考慮到了施予恩惠的限度,
不多不少,不近不遠,
讓李嶽山頗為滿意。
越發覺得蘇午將來就是能承繼自己這個灶班子的最佳人選。
他心裡轉動著念頭,
伸手從排子車上拿下一條醃豬肉,嘴裡道:“咱們給了當地百姓那麼多恩惠,吃他們一條豬肉,想來他們也怪罪不得。
今晚師父就給你們燒一鍋豬肉燉菜吃吃。
阿午,你去看看玉蘭他們忙活好沒有?
忙好了就把他們都叫過來,
師父得正式給他們排個順序,立個長幼出來,這樣以後才不會亂套嘛。”
“好。”
蘇午轉去了竹林後,
新修的廟子裡,招娣把破床褥拿到附近的溪邊清洗去了,
崔玉蘭正在廟裡鋪著新被窩,
狗剩與啞女站在牆角,等著這位姐姐把床褥收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