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瞻現在犯了糾結症,一時竟想不起演奏什麼曲子。與此同時,人群也開始議論紛紛。
“這傢伙幹啥呢?怎靜默如此長久?難道是學人家柳家子弟,感受人與琴之玄奧?”
“我看京師來的人,太不著調。就會裝神弄鬼!”
“感受片刻就行了,難道非得超過柳言、柳信?非得多出一倍時間醞釀?”
“嘿嘿……裝模作樣。”
議論聲中,麴瞻眼睛一亮,摸了摸鼻子,“有了!”
將木琴移開,換了一臺古箏,又拿了一把笛子。
眾人以為麴瞻要演奏古箏,沒想到卻拿起了笛子。
“他孃的,裝神弄鬼!以為這個小郎要演奏箏,沒想到擺在面前卻拿起笛子!到底要演奏啥?”不少學子被麴瞻氣到了。
隨著笛子聲響起,正悍然打盹的馮雁不由睜開眼睛,“哈哈,這小子演奏《知音》呢。”
這首知音曲,是後世同名電影《知音》裡的插曲,曾風靡一時。
以前去秦嶺時,馮雁在河水旁教會麴瞻的曲子。
用笛子演繹前奏部分,用古箏演繹正曲部分,這是馮雁想出來的,傳授給了麴瞻。
這是一部描寫辛亥時期起義將領蔡鍔,在京都名妓小鳳仙的掩護下,衝破袁世凱的監控,回滇興師討袁的影片。主題歌讚頌了蔡鍔將軍拯救祖國的高尚情懷和堅忍不拔、勇敢機智的英雄品質,歌聲還表現了小鳳仙對蔡鍔忠貞不渝的愛情。
這支歌曲,十分切合影片主題,而不失古風古韻,曲調極為優美。
隨著前奏響起,馮雁晃著腦袋仔細聆聽起來。
隨著古箏響起進入正曲,麴瞻也隨著曲調輕輕哼唱: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
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
……
這首歌曲如泣如訴、如頌如歌,流露出了千古知音最難覓的悵惘,讚頌了知音之間寶貴情誼,更表達了對知音的無限珍惜與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