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一聽孤反對伐紂,當即反駁道:“老臣怎敢有負先王?然天下諸侯訴紂王罪狀,皆言殷受不足以君天下。前有東伯侯姜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具文書知會。”
“如哪一諸侯不至,則先問其違抗之罪,而後再伐無道。老臣恐誤國事,因此上表請王定奪願大王裁之。”
言語之中,威脅之意顯露無遺,若孤不贊成伐紂,姜子牙則會引其餘三大諸侯,先來討伐孤王。
姜子牙,你小看孤也。三國,孤能佔擅蔔,何俱哉?
“既是他三路欲伐成湯,則隨他去也,孤只與丞相坐守本土,以盡臣節。上不失為臣之禮,下可守先王之命兩全其美?若三國來攻,我西周猛將雲集,焉有懼哉?”
姜子牙面露不忿,言道:“天為萬物父母,人為萬物之靈。今商王荼毒生民,罪惡貫盈,皇天震怒,今陛下行伐罪之師,正代天以彰恩德救民於水火。如不順天而為,罪在不赦。”
“丞相……”孤決心拼著與姜子牙在群臣面前翻臉,也不去伐紂,走那死路。
忽而,散宜生上搶言道:“陛下,丞相之言乃為國、為民、為臣之謀大王不可不聽。今天下諸侯共議大會孟津,大王若不以兵相應,則成眾矢之的,致眾人不服,必罪我國以助紂為虐。”
“倘移兵加之,彼時豈不自遺伊戚?且紂王信讒屢,徵西土黎庶受難。以臣愚見,不若依丞相之言,出兵大會孟津與天下諸侯陳兵商郊,觀政於商俟其自改。則天下生民皆蒙其福,又不失信於諸侯遺災於西土。”
哪吒出班道:“末將附議!”
李靖出班道“末將附議”再之後是金吒、木吒、哪吒、雷震子、韋護最後就連四賢八俊、南宮適、鄧九公、蘇護、黃滾這般的武將也紛紛贊成,眼神殷切切,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是啊,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文臣武將,誰人不想建功立業,位極人臣?
看姜子牙那得意的表情,這分明就是逼供於孤。三路諸侯再是強大孤也不懼,然國內不可生亂。禍起蕭牆,雖萬裡疆土,也毀於頃刻。這也是姜子牙一直留著孤的一大緣由——象徵是凝聚力的燈塔。
孤不應允,還能如何?“散大夫之言是也,不知用多少人馬,何人為帥?”孤突然醒悟,散宜生此人大有問題,莫不成他早就投靠了姜子牙,抑或是他自始便是闡教人。
散宜生道:“當拜丞相為元帥,付以黃鉞白旄,得專閫外之權,便宜行事。”
武王曰:“應。”
“黃帝昔拜風後,需築臺拜告皇天後土山川河瀆之靈,捧轂推輪方成拜將之禮,陛下當仿效之。”
“應,此事全權由散大夫處理。”孤退朝而去,這殿堂上孤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聽著散宜生的擺布,孤金臺拜將,賜姜子牙帥印,統領全國兵馬。
孤記得最深的,乃是姜子牙與闡教十二金仙說的一句話“多蒙列位師兄相助,今日得握兵權皆眾師兄之賜也,姜尚何能。”大大的實話,若無師門弟兄,姜子牙你早死公明手。
那一日闡教教主,元始天尊也來到,姜子牙趁機問日後前程,原始明示道:“界牌開過誅仙陣,穿雲關下受痘瘟;謹防達、兆、光、先、德,過了萬仙身體康。”
憑此偈語,孤方能遠眺一番後事。雖不甚清明,卻也能霧中見路。
此後天化與孤言道,他也趁機問其師尊清虛道德真君,此行吉兇如何?
清虛道德真君言道:“徒弟,你問前程之事,我有一偈,你可時時在心謹記,依偈而行或可無事。”
“逢高不可戰,遇能急回頭;金頭雞上看,蜂擁便知機。只為功成,莫為千載有名;若不知時務,防身有難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