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太師泣道:“吾受國恩,官居極品,以身報國,理之當然。今日六友遭殃,吾心何忍?四位道友,請回海島待吾與姜尚決一死戰,非是他死即是我亡。”
四天君俱道:“聞兄且自寬慰,此是天數,吾等各有主張。”孤到現在都不明白四位天君是什麼意思,難不成道友死了不值得傷心,這不該是安排的吧。
且說太乙真人回至蘆篷,夜幕已拉下,兩方回兵罷戰姜子牙打點前後,張羅飯食。
聞仲已然對剩下的四位天君失去了信心,趁天黑騎著墨麒麟往峨眉山而去,去請截教一位大仙——趙公明。
趙公明此人在截教輩分極高,深得通天教主喜愛,即便十天君見了也得尊稱他一聲師兄,伏羲天皇年間便在峨眉山立了道場名為“羅浮洞”,收有二徒陳九公、姚少司。
有兩件法寶一為縛龍索,一為定海神珠,有這兩件法寶,即便燃燈也奈何他不得,事實上趙公明仗著這兩件法寶,將燃燈打的慌張逃竄,大失仙家風範。
後世有一首詩便是寫他的,孤便在此借用一下:天地玄黃修道德,宇宙洪荒煉元神;虎龍嘯聚風雲鼎,烏兔周旋卯酉晨。五遁四閑除戲要,移山倒海等閑論;掌上曾安天地訣,一雙草履任遊巡。五氣朝元真罕事,三花聚頂自長春;峨嵋山下聲名遠,得到羅浮有幾人。
羅浮洞。
趙公明見聞太師,歡喜道:“聞道友,哪一陣狂風吹你到此?你享人間富貴,受用金屋繁華,全不念道門光景,清談風味。”
“唉——”聞太師長籲了一聲,未及開言,趙公明問道:“道兄為何長籲?”
聞太師回答道:“我聞仲奉詔徵西討伐叛逆,不意昆侖教下姜尚,善能謀謨,且助惡者眾,朋黨作奸,屢屢失機,逼得我無計可施。不得已往金鰲島邀秦完等十友協助,擺下十絕陣,指望擒獲姜尚。”
聞太師含恨道“孰知今破其六,反損六位道友,無故遭殃,實為可恨。今日自思無門可投,忝愧到此,煩兄一往,不知道兄尊意如何?”
趙公明一拍大腿,言道:“你何不早來?今日之敗,乃汝自取之也。那十人不過微末道行,怎能成事。你且先回,吾隨後即至。”
聞太師大喜,辭了公明駕風雲回營。
待得聞太師離去,趙公明即命兩位徒兒打點行裝,隨他往西岐一去。帶兩個門人駕土遁往西岐時,行到一座高山,見一隻彪悍猛虎,似已修成了些神通,能騰雲駕霧。
趙公明大笑道:“此去正愁無坐騎,跨虎出陣,正是好事。”
也不知趙公明掐的是什麼訣,唸的是什麼咒,那猛虎竟乖巧的匍匐在地,腳下生風馱著趙公明,霎時便到了成湯營轅門下。得到兵士稟報,聞仲與四位天君急忙恭迎,客客氣氣的將趙公明請進了大營。
趙公明質問道:“四位道友,爾等既已擺下十絕陣,何損了六位道友?確實無用。”正說間,猛然抬頭,見蘆篷上吊著的趙江,公明問曰:“那篷上吊的乞人是誰?”
白天君哭道:“師兄,非是別人,乃是地烈陣陣主趙江。”
趙公明拍案而起,喝道:“豈有此理?三教原來總一般,他闡教將趙江如此淩辱,吾輩面目何存?待吾也將他的人拿一個來吊著,以解此恨。”言罷率領聞太師與四天君,來蘆蓬下叫陣。
“兀!那闡教的,著姜子牙前來答話!”趙公明提著鐵鞭,指著蘆蓬,喝要姜子牙。
燃燈坐在蒲團上定睛一看,猛然站起,手略有些發抖,十二位仙人俱皺眉不已,有甚者還驚的張大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