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賢者何在?”
武吉在林中不見姜子牙,甚是慌張“方才在此,如今卻是不在了。”分明就是一派胡言,姜子牙一漁翁,不在溪上垂釣,難不成還進林子砍柴?若要親自砍柴,要武吉這弟子作甚。
“那賢者可有居處?”散宜生問道。
“前方不遠處,有一草屋。諸位請隨我來。”這回武吉顯得很鎮定,因為他相信姜子牙就在草屋裡,而且一定會救他。
武吉引父王至草屋,父王以手輕扣柴門,猶恐造次。只見裡面出來一小童開門。
父王笑臉問曰:“老師在否?”
小童曰:“不在,同道友閑行。”
父王問曰:“甚時回來?”
小童曰:“不定。或就回,或一二日,或三五日,萍蹤靡定,逢山遇水,或師或友,便談玄論道,故無定期。”
散宜生在旁道:“臣啟主公。求賢聘傑,禮當虔誠。今日來意未誠,宜其遠避。昔上古神農拜長桑,軒轅拜老彭,黃帝拜風後,湯拜伊尹,須當沐裕齋戒,擇吉日迎聘,方是敬賢之禮。主公且暫請駕回。”
父王一聽,點頭道:“大夫之言是也。命武吉隨駕回朝。”如今回想起武吉被辛甲、辛免架著,頻頻回頭看向草屋的情景,孤就覺得好笑。他以為姜子牙會救他,可姜子牙卻是在草屋裡眼睜睜地看著他被父王帶走。
父王不愚,“人質”父王也是明白的。姜子牙,既然你要扮高人,那好,我給你高人的待遇,不過你也別不識抬舉,若我再來時還見不到你,那就別怪我殺了你的徒弟。
父王行至溪邊,見光景稀奇,林木幽曠。乃作詩曰
宰割山河布遠猷,大賢抱負可同謀。
此來不見垂竿釣,天下人愁幾日休。
又見綠陰之下,坐石之旁,魚竿飄在水面,不見人影,心中甚是悒快。複吟詩曰:
求賢遠出到溪頭,不見賢人只見釣。
一竹青絲垂綠柳,滿江紅日水空流。
“主公,時辰不早,請駕先回。”散宜生急請父王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