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這人啊,過於忠君,即便是知道天命歸周,也不敢有悖君臣之道,我若不出手,大周何時能君臨天下,我必須得幫父王一把,好讓他日後問鼎天下。
這是孤當時的想法,如今想來,這不過是那些所謂的仙、聖所佈下的一個局,假借天的名義發動戰爭,實則是為了爭奪在這俗世的道統傳承,孤即便身為九五之尊也只不過是一枚小小棋子。可笑孤當時以為算盡天下事,卻萬萬沒想到,世上最懵懂糊塗的就是孤了。
時天子乃是紂王,其在位剛滿七年,依規矩父王十天前就去了朝歌納貢。孤不得不稱贊一句,紂王這七年裡,無論自身德行亦或是治理天下,皆堪稱明君。
紂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長日微子啟、次日微子衍、三日壽王。帝乙遊於禦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內飛雲閣塌了一梁,壽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上本立東宮,乃立李子壽王為太子。後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
時朝堂之上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政有首相商容亞相比幹;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原配皇後姜氏、西宮妃黃氏、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後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紂王坐享大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
“若想顛覆商紂必滅其明燈,首要老太師聞仲。”豈不聞盛極而衰,紂王垂拱而治,若沒了聞仲監囯,其必自滿,驕奢淫逸不斷。
“猴兒,我們兩個月後再見。”
第二日,孤就不見了蹤影,確切說是西岐城的人都以為孤迷失在岐山,找不到回來的路,軍民不過找了一日就不再尋孤,蓋因父王離開時留下一份薄絹,上書“發兒迷失岐山兩月,兩月後安然而歸,不必尋找。”西岐城民對此深信不疑,祖母兄弟皆不憂心。
父王啊,父王孩兒攪亂了天機,連你也騙過去了嗎?當時孤十分得意,卻不想想自己是哪來的能力攪亂天機,那一份薄絹不過是父王保護孤的藉口罷了。
孤出了西岐,便褪下絲綢著上麻衣,左手撐一根龜杖,右手拿一面夔皮撥浪鼓,搖身一變成了一名蔔卦算命的“巫祝”。
“再見了,我的家園。”孤最後回首看了一眼西岐城戴上兜帽,前往北海。
那是孤第一次出遠門,呵呵,挺有意思的。
北海乃是一莽荒所在,那兒都是些披發左衽的蠻夷,只知好勇鬥狠,全無智謀,只臣服於強者。孤去北海就是為了說服那七十二路諸侯,反了紂王,引聞仲出朝歌平叛。
此事最難之處是“紂王不派黃飛虎而派聞仲平叛”,畢竟嚴格來說黃飛虎才是專思征伐的。對此孤早有計較,孤算得黃飛虎夫人已身懷六甲,年二月便要臨盆,若想引聞仲出山,必要趕在二月之前策反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聞仲此人忠君愛國,為人剛正,斷不會讓即將成人父的黃飛虎帶兵遠徵,骨肉分離的。
“時間,我很缺時間。”
孤欲討伐商紂,凡我西歧城民悉數納稅上供,以作軍資。推薦票,收藏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