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卿,你先別哭了,別哭了,信鴿是同一天發出去的,寇進部應該會更早的接到信鴿,而燕國的西部軍還沒有打到龍虎關,他應該還是能夠撤出來的。”
文博聞言,連忙站起身點頭道,
“陛下,我們得催催寇進,讓他馬上必須班師回朝,援助玉桂,若是他說什麼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話,非要再龍虎關阻擋燕軍,那可就完了啊。
龍虎關看似易守難攻,實則那是一片絕地。
現在燕國的東部軍已經過了三關,抵達桂林後,就可以堵住龍虎關的南邊。
西部軍再堵住北邊,一道峽谷,兩頭被堵,這後果不堪設想啊!”
文博知道西部軍要去強攻龍虎關,但龍虎關易守難攻,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裡面的守軍騙出來,拉到山外好打的地方再打。
哪怕是攻城戰呢,也比在山林茂盛的山谷裡面打要好打啊,燕軍畢竟有火炮。
文博身為大燕忠良,可不少為大燕取勝操心啊。
這一點,就連最先想要投靠大燕的公羊戰都自愧不如。
這也沒辦法,文博的勢力畢竟不如公羊家,日後想要在燕國得到地位,就得可勁的表現,而且還不能跟公羊家走太近,日後他也得是在乾地制衡公羊家的關鍵人物。
文博對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清晰,是成熟的政治老手了。
聽了文博的話,乾皇嘆息道,
“旨意三天前就下了,如今也不知道他們撤出來了沒有。
前線也不說給個回話,真是急死朕了。
單靠國都和寇進部的兵馬,想要抵抗燕軍,還是太吃力了,我們連燕軍一半的兵馬都沒有,這一戰,到底該如何打,怎麼才能打贏,諸位說說吧。”
一個官員站出來說道,
“陛下,縱觀燕國的戰爭,從來都是燕軍取勝,哪怕是以少戰多,也能輕鬆取勝,我軍實在是難以抵擋,恐怕會有滅國之危。
陛下何不效仿楚皇,帶著朝廷離開本土,前往其他地方尋求生路,重新建國?”
聞言,乾皇的臉色一下子陰沉了下來,冷聲說道,
“你的意思是說,讓朕做一個流亡國君?”
“陛下,這只是權宜之計罷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我們先離開這裡,前往其他地方,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