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田地在哪?帶朕去看。”**燕扶搖不假思索的說道。**這個訊息太重要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沈長恭不滿道,**“你挺著個大肚子,亂跑什麼,跟著大軍慢慢走吧。”**“不行!朕要去看!”**燕扶搖現在的心情就跟之前沈長恭的一模一樣,太激動了。**一定要親眼看看,才能相信這件事的真假。**沈長恭說道,**“我打算把那一塊區域改成他的實驗田,派一千兵馬去保護,你不是帶了兩萬長寧軍嘛,長寧軍都是老燕人,最信得過的人,調一千人過來。**另外,留下一大筆錢,供這些兵馬和袁老研究所用。每年由朝廷撥款,供他們研究,培育出種子,擴散到全國。**百姓有了糧食,產量高了,我們的賦稅自然也會收到的更多,到時候就可以輕徭薄賦,藏富於民,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生產力大大提升。**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一定要捨得花錢。”**“瞧你說的,朕精通政務,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的重要性。**在朕看來,這些,可比那大軍征戰更重要。”**她又上了龍輦,沈長恭去調兵拿錢,袁千民也開心的上了馬車。**心中裝著家國百姓的他,倒不是因為賞賜了金銀高興,功名利祿他都不在乎,而是自己的努力成果,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和讚賞,還可以讓天下人都吃飽飯,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這才是最高興的事情。**沈長恭讓那一千兵馬,帶著營帳糧草等物,跟著他們一起來到了袁家的田邊。**燕扶搖下了車,看著那金燦燦的稻穗,個個顆粒飽滿,也是激動的想要彎下腰看一看。**沈長恭扶住了她,自己拔下來一穂,遞到了她的手裡。**燕扶搖摸著那一株稻穗,說道,**“朕的百姓,終於可以吃飽飯了,袁公,朕封你為大燕神農侯。**五年之內,把這些稻種鋪遍全國的南方,讓整個江南都種上這些稻種。**到時候,朕給你封國公!”**“這可如何使得,草民如何擔得起這樣的爵位啊。”**“朕給你的,只是你貢獻的九牛一毛罷了,以你的貢獻,稱一句聖人也不為過。**千萬年後,百姓不會記得朕,但會記得你。**等到來日,朕會派人給你送來儀仗牌匾,只希望袁公養好身體,多為國家百姓做貢獻。**乾國那邊,你不用擔心,兩月之內,乾國必亡。**到時候,沒有人會找你的麻煩。**江南稻種一年兩熟,五年之後,國泰民安啊。”**袁千民感激的抱掌鞠躬,**“那草民就多謝陛下隆恩了。”**燕扶搖對那一千兵馬的統領說道,**“夏山,你應該也知道,這位袁公的重要性,你們的使命,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好他。**另外,明日你去給縣令傳旨,讓整個縣裡,乃至郡裡,都要保護好這一塊地,他們不需要繳稅,也不需要服徭役,袁公的地位,在他們所有官員之上!”**“屬下遵命,屬下定然不會讓任何人打擾到袁公的!”**“嗯,調一隊人馬,貼身保護,明白嗎?”**“明白,屬下誓死保衛袁公和農田!”**燕扶搖這才滿意的點頭,而後說道,**“長恭,我們走吧,還能趕上大軍,繼續征戰。”**“好。”**沈長恭點了點頭,對袁千民說道,**“袁公,我們還要征戰,等到滅掉了乾國,天下一統後,我們這片大地,就不會再有戰爭了,到時候,沒有外敵,百姓也可以安心耕種生產,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夏山會保護好你,你有什麼事情需要聯絡朝廷,都可以透過他。**我們班師回朝的時候,還會來看望你的。”**“好好好,陛下王爺慢走,草民恭迎您的大駕。”**“走了!”**沈長恭把燕扶搖扶到龍輦上去。**一行人繼續向西,去追趕大軍。**夏山向著袁千民抱掌道,**“侯爺,以後有什麼吩咐,只管找我就行,在下一定全心全力幫助您。”**他也是軍伍之人,當然知道糧草的重要性,那件事就是軍隊的命脈,國家的命脈,所以對這位神農侯極為敬重。**“好好好,那就麻煩將軍了。”**“不麻煩,袁老,這附近也沒有什麼空地荒地之類的,山坡也行,能讓我們這一千人長期駐紮。**遠的可不行啊,我們得就近保護您呢。”**“有的有的,我們村東邊就有一處荒地,沒法耕種,一直荒著……”**……**沈長恭和燕扶搖他們追上了大軍,漸漸的,畝產兩千斤的訊息就傳到了全軍。**到了晚上紮營的時候,所有的將帥都去了帥帳,問這個訊息是真的還是假的。**訊息自然是真的,眾人聽到後,都喜出望外。**章撼更是表示,有這麼多的糧草支撐,他能打到天邊去,到時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們走後,沈長恭說道,**“嶺南、江南這一塊,可是糧產豐盛之地,堪比中原地區,以後這裡就是我們全國的糧倉,江南熟,天下飽啊。**楚地那邊我倒是不怎麼擔心,但是乾地這邊,必須要派重兵精銳把守鎮壓,決不能出任何亂子。**你覺得,派誰鎮壓這裡最合適?”**燕扶搖笑道,**“你不是也說了嘛,一統天下後,前期就得讓百姓怕我們才行。**衙門治政要懷柔,軍隊鎮壓要冷酷。**既然如此,那就選一個兇名最甚的人來鎮壓吧。**朕覺得,派白武安鎮壓這裡,最合適。**白武安遠離秦地白家,中間隔著楚地川地,如果想作亂,那也無法聯絡。**公羊戈的軍隊,調回盛京那邊,遠離乾地,這樣才能保證軍政分開,不至於一家獨大,起到防範的作用。”**“我也這麼想的,那到時候,就讓白武安留在這裡吧。”**大軍又行進了幾天,終於感到了桂林以北的東部防線,被稱為三關的清水關、永安關和雷口關防線。**最北邊的是清水關,關口上掛著乾國的大旗,迎風招展。**燕軍安營紮寨,乾軍主帥石良,站在清水關的城頭上,看著外面接天連地的燕軍大營,感到壓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