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的戰鬥格外的激烈,兩軍大船中間都是小船,以及很多大船的殘骸都被衝了下來,阻礙了楚軍大船的行軍。
他們無法衝的近,這就給了燕軍大船的機會,比較火炮與投石機的射程那是根本沒法比的。
燕軍就在原地,攻擊著對方。
雖然沒有拋錨,被水流衝著往下游去,但速度並不快,就算是衝下去,無非就是與中軍會師而已。
上游戰場取得了很大的優勢,敵軍被擊敗只是早晚的的問題。
下游這邊,打的同樣也是很激烈。
第三艦隊的任務,其實並不是作為主力艦隊來打的,而是要阻攔燕軍順流而下逃跑。
所以周雲給他們下的命令是,到下游拋錨,穩固防線,阻擊燕軍。
這樣也沒錯,燕軍一旦戰敗,戰船肯定所剩不多,到時候回造船廠意義也不大,肯定要往下游撤退逃跑,而第三艦隊,就是阻擊這些嚴峻,以配合上遊兩軍,達到全殲燕軍的目的。
可這一切的基礎,全都是建立在楚軍能夠擊敗燕軍之上。
從而也能看出來,周雲目中無人剛愎自用的性格,他認為自己一定能夠擊敗燕軍,所以愚蠢的
而現在,無論是上游還是中游,楚軍都是損失慘重,根本沒有什麼擊敗燕軍的希望。
那些在下游駐防的楚軍,則就成了活靶子。
眾所周知,大船拋錨麻煩,起錨更麻煩,需要很多人一起轉動鉸鏈,才能把錨拽起來。
燕軍趕到的時候,將軍拿著望遠鏡看到楚軍竟然拋錨了,大驚不已。
還有這種好事?
這不就是活靶子嗎?
他立刻命令燕軍,一字排開,對準那些活靶子,開始攻擊。
這輩子沒打過這麼順風的仗,敵人的戰船竟然如此配合,一動不動的等著捱揍。
這跟白撿的軍功有什麼區別?
燕軍的將軍高興壞了,連連大吼著開炮。
戰船側面的火炮,轟轟轟的向著敵人的戰船攻擊,敵人就這樣側面對著他們,用自己的木板來為燕軍測試火炮的威力和精準度。
楚軍這邊的將軍,大吼著起錨,可已經來不及了,燕軍的炮彈向著雨點一樣落在他們的戰船上,幾個回合下來,他們的戰船便被轟沉了大半。
上游下游優勢明顯,燕軍完全取勝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