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子的葷腔,瓊娘還是招架不住,只笑鬧著與他裹進了被子裡。
自那以後,瓊娘倒是招呼著江東的貴婦一同賑災江百姓,重拾舊業。
不過跟以前單純的熬煮施粥不同,瓊娘自是有購置了大量的桑樹苗,凡是前來領粥者,當去郡縣相鄰的荒郊種樹,若是樹苗成活,一個月後,還可再來領一鬥米。
一時間,成片的荒山桑樹搖曳。
瓊娘先前便請種樹的老把式驗看過,那片荒山土地貧瘠不可耕種,但適合種植桑樹。所以瓊娘便買來了大片的樹苗,請老把式帶人,再那裡指導領粥的災民種樹。
她倒不是這般勞役那些個災民,而是不希望他們養成一鬧饑荒,便指望著他人施捨度日的習慣。
前世裡,便有些人,被粥棚養出了惰性,縱然災情已過,也不願出去勞作,白日裡只是打盹曬太陽,每到飯點便去粥棚喝些稀粥,混個不饑不飽。
瓊娘讓他們以工換取稀粥,讓大家有事可做,不至於養出好逸惡勞的性子,順便正好可以嘗試桑樹種植。
而這個想法,也絕非一時腦熱。
瓊娘一早就發現江東兩岸種植作物十分單一,各種糧食瓜果為主。平時還好,一旦糧食歉收,就給江東百姓帶來滅頂之災,手無錢銀便只能流離失所。
是以瓊娘想,不若種些其他作物,雖然一時費力,卻可以增加一部分額外的錢銀入賬。這樣,就算遇到災年,百姓也不至於束手無策,只能靠郡王施恩周濟。
這桑樹可謂渾身是寶。那葉子可以喂養桑蠶。而成年的木材砍伐下來也可做成傢俱,桑皮搗碎了便是造紙的紙漿,那枝條編的籮筐結實耐用,結出來的桑椹甚是美味,而根皮也可入藥。
只是待得成樹甚久,一般的農家無非是屋前房後種上一兩棵罷了。
瓊娘卻想引導鄉民種上滿山。倒是那蠶種她也免了錢銀分發給郡縣鄉民,到時候後結出的蠶繭由她高價回收,反正她正籌備著絲織造局,請來江南的織錦師傅紡織出她自繪出的紋理。這些蠶繭成絲都是用得上的。
瓊孃的想法很簡單,便是讓楚邪從江東王,變成江東百姓的衣食父母。這樣才可穩固楚邪的根基,無論將來朝堂有何變化,江東都是自立富庶,不受脅迫。
琅王的幕僚部下在看到他們的王妃有條不紊地引導災民種桑養蠶後,也是紛紛點頭。
說實在的,剛開始他們認為琅王不顧門戶高低,取了這富甲一方的商賈女子,蓋因為這女子有著傾國之姿。
可是現在觀這位王妃行事,卻是心細而高瞻遠矚,琅王有了她當真是如虎添翼,平添了當家的賢妻。
至於那江東的百姓,更是將這位貌美的王妃看作嫘祖再世,女媧臨凡。據說有個別地方竟然修建了娘娘廟,供奉的便是琅王王妃。
待得來年秋天時,江東的稻米喜迎豐收,那桑蠶的收成也是不錯。街市上再無乞討的災民,外鄉的乞丐來江東乞討還要幹活種樹,也是不肯來,便是到別處討要營生出去。
各處郡縣便是安居樂業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