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知鄭家產炮所需鐵料從何而來?”方凱轉了口風問道。
“皆是由大明各地購買來,價格昂貴,但也無可奈何,只因鑄造技術不比紅夷,要用上大量的生鐵,若是自己鑄造的紅衣大炮,怕是還不比來得好,既沉重,所需鐵料又不知凡幾,消耗頗大。”鄭森介面道。
這也是無可奈何,鄭家也是幾番找上佛郎機人的工匠予以聘用,最後卻都不是鑄造技術的緣由,乃是收購來的鐵料不合格,自然也就鑄造不了佛郎機人那般輕巧而又威力強大的火炮,只能花上更多的鐵料鑄造笨重得多的紅衣大炮。
而且,大明朝廷本就不許鐵料這等違禁品出售,當初鄭家還是海寇的時候自然不懼,如今也都是體制內的人了,這一行一動都有人盯著看著,即使如鄭家這般那也得小心翼翼,買了鐵料不能用?那總不能再去買一批,已經都是違禁品了,要買的那麼多幹嘛?剩餘的製造刀劍鳥銃?你鄭家想造反啊!
販賣私鹽也就算了,要的不是大明的江山,朝廷以及上官就是發現了也最多伸出手要錢分一杯羹,鄭家上下多打點一些就是,購買鐵料這等事那就是做的隱秘至極了,上官們睜隻眼閉隻眼,那你也得有點節制啊,這可不是光打點就夠了的,要是一不小心被誰捅上去,那可就是潑天的大禍立馬就要臨了頭!
所以終歸到底,鄭家自是有幾分身不由己。
“若說起來,我耽羅府的礦石也是從大明購買了一部分,以及朝鮮產的鐵礦。”方凱沒頭沒腦了說了這麼一句,只讓鄭森和鄭彩雲裡霧裡的。
鄭森是有抱怨每年耗費大量的金錢買來的鐵料質地不佳,往往鑄造出來的火炮比不上從紅夷那裡買來的,但你耽羅府總不會和鄭家要做這等鐵料上的生意吧?這就不太可能了,怎麼說鄭家如今和耽羅府的關係也有些看不分明,以後是敵是友還真誰都看不清。
這等給予他人好處自己卻一點便宜都佔不到的事,別說鄭森不會去多想,就是方凱也不可能會去做,但他也確實有一筆與之相關的生意,雖說看上去,這筆生意有點不太適當,但也總比授人以漁來得好,授人以魚順帶收錢這種事,還是多多善意吧,哈哈。
“總兵大人此話怎講?”雖說鄭森自然不可能,但也存著幾分期盼的,要是能從耽羅府這弄到鐵礦,別的不說,光是每年給上面打點的錢就要省掉不少,南京那塊地的封口費,多多少少能留下一些。
鄭家的鐵料,大多數都是從南京那邊的兵部嘴邊漏出來的,花去的打點費用,也都是進了這些兵部大員的腰包。
“耽羅府如今自己的鐵料尚且不足,這個上怕是不行。”方凱沉吟了一番,轉而像是一臉為難的對鄭森道:“若是耽羅府製造出與紅夷相同的火炮,只收取同等的價格的六成,如此可成?”
方凱一點都沒覺的自己拿山寨了別人的火炮拿出來賣有什麼可恥的,不管怎麼說,有的銀兩賺就是好的。
而且,這又不是資敵,鄭家又不是女真人,與其讓鄭家拿著白花花的銀子送給那些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還不如耽羅府吃了拉倒!
雖然說鄭家和耽羅府有些利害關係,日後耽羅府想要伸手到更南邊,免不了要摩擦不斷,但那至少不是現在,生意自然就是能做一點是一點,誰讓耽羅府現在缺錢?
鄭家若是一年要買上百門的火炮,這筆錢與其讓荷蘭人、葡萄牙人等賺了去,耽羅府分一杯羹又有什麼不好,這生意嘛,本來就該做到四面八方的,如果不是和鬧事的諸多農民軍離的遠了點,方凱是一點都不介意貨賣兩家,只要這個度把握好,不至於威脅到自身就行。
這麼想法一開闊,方凱倒是又琢磨把耽羅府的火炮賣給大明瞭,耽羅府的火炮能批次生產,關鍵就是善用了流水作業,不比大明和鄭家,幾十個工匠鑄造一門火炮,造完一門再去鑄造下一門,速度能快才有鬼。
耽羅府是以一部分工匠專職火炮的某個部位,最後進行拼裝,這樣自然就又省時又省力,流水線作業本來就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工業基礎,也是資本家剝削的利器。
迴歸正題,大明有了大量可以移動用於野戰的火炮,而不是那種除了射程之外一無是處的紅衣大炮,再憑著山海關的關寧鐵騎,幾年之後也未必擋不住女真人。
只不過,最怕的就是內鬼,要不是吳三桂放了韃子進關,還打著為大明覆仇的旗號,女真人還真未必能定鼎中原,但那畢竟是幾年後的事,現如今方凱要考慮的是眼前,和鄭家的生意怎麼做。
鄭森聽完方凱的話,心下一思量,若是真能如此,一年鄭家就能省下四五十萬兩銀子,自然就不是少數,有這四五十萬兩,這趟回去跟叔叔伯伯們也好商量,但這怎麼看,都是耽羅府吃虧,鄭家自己鑄炮,先不說鑄不出紅夷那般威力大射程遠又輕巧的,就是比之差了一大截的所需費用也不止六成,至少在八成左右,大多數都是花去的鐵料的銀子,一門紅衣大炮前後的火耗多達數百斤,就是如鄭家這等海上鉅商都有些支撐不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總兵此言可是當真,難不成真能造成紅夷那般的火炮?”不是鄭森不信,而是確實不敢信,鄭家三番五次請來了佛郎機人的工匠,最後造出的火炮模樣相同,甚至威力、射程一個都不缺,惟獨打不了幾次就整個碎成碎片,根本不能用,鄭家用的可都是從大明能弄到質地最好的生鐵,就是朝廷自己都未必能有。
最後才弄明白是鐵料的質地不過關,那些佛郎機人說生鐵根本不行,如果想要多射幾次,要麼換成加重的銅炮,那就和過往一樣至少上千斤,即使是生鐵,也得重上不少才足以撐起來連續發射,所以這才使得鄭家的自己鑄造的火炮差上不少,還不如買佛郎機人的來的划算。
這要是少了四成,那可就遠比自己鑄造還要少上不少的了,這種生意,怎麼看都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