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那次是大洪災……呃,我說錯了,那是澤被蒼生,雨露均霑,齊天洪福啊!”
有官員說錯話了嚇得要死,又趕緊“修正”了自己的語誤。
曹操不以意,大笑道:“既是天下百姓福祉,那就由子魚華歆字子魚)去準備吧,一切從簡,不可太過奢華而虛耗民財。”
群臣們都明白曹操的意思,這是在修建劉敦禪位的牌坊啊。
……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夏,劉協“暴病”身亡,同年六月壬申以天子禮儀葬劉協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簡稱獻帝。
獻帝的“獻”字,其實並非奉獻的意思,其中並無貶義。在古代通假詞中,“獻”是“賢”的意思,即“孝賢皇帝”的意思。
同年九月,曹操擁立才八個月大的劉敦為帝,定都郯城,依舊沿用建安年號。
劉協“暴病”身亡的訊息傳開之後,天下震驚。
雖然朝廷官方的宣告是“暴病身亡”,但在遷都途中“中毒身亡”的事實又怎麼瞞得了天下人之口?
再加上“別有用心”之人的惡意宣傳,弄得全天下群情洶洶。
……
訊息傳到荊州時,已經做了楚王的劉備正在與群臣議事,聽到劉協被“曹操”毒殺,劉備當即兩腳一蹬,歪倒在王座之下。
眾人救之不醒,只好抬到後院給王妃們照顧,據說是“昏死”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早朝時份,才在太醫和娘娘們的共同努力下,被“救醒”過來。
劉備躺在吳懿的女兒懷裡,沒有去參加早朝,而是命人叫諸葛亮到“病房”相見。
見到榻上滿面紅光的劉備,諸葛亮笑了笑道:“主公現在,應該戴上白帽子了?”
劉備道:“這是後宮,不用著孝服吧?”
諸葛亮道:“還是戴上的好。”
劉備:“有必要嗎?”
諸葛亮:“試試看。”
劉備笑了笑,讓人拿來一塊白綢系在帽子之上。
諸葛亮見狀,納頭便行了個拜禮道:“微臣參見陛下!”
劉備一愣:“孔明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