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三國之再續雄漢> 第382章 孟達叛四次,殺神堵酒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2章 孟達叛四次,殺神堵酒鎮 (1 / 3)

孟達、楊懷出發之後,關羽正準備隨後跟進,斥候來報說從江州方向又過來了一支軍隊。

關羽忙讓人查探,卻是法正的兵馬,原來法正見叛軍內訌撤退,便帶著一萬郡兵尾隨叛軍而來,路上雖被龐統伏擊了一次,因法正見機得早,損失不大,便又從後跟來,剛好在符節與關羽遇上。

法正與關羽相見之後,得知孟達、楊懷前去追擊龐統了,便對關羽說道:“孟達二人絕非龐統對手,此去追擊龐統,恐有大難!”

關羽道:“我曾苦勸二人,奈何二人執意要去“立功贖罪”,才允他二人前去。他二人臨去之前,我曾反叮囑二人要謹慎從事,想來應該不會有事吧?”

法正道:“孟楊二人求功心切,功利之心擾了心智,便會“只見其利,不見其害”。此去必出差錯,恐怕凶多吉少。”

關羽沉思良久,也是心懷不安,便對法正道:“要不,我這就下令招回二人?”

法正搖了搖頭道:“我有一法,可擒龐統,只是若用此計,則孟楊二人必遭大敗。”

關羽一聽,忙問計將安出。

法正道:“我年輕時曾與父親經商,走過一條小路可直通茅臺縣即現在茅臺酒產地,貴州茅臺鎮),此路雖偏闢難行,不利大軍行進,卻勝在路程較短。將軍可遣一員大將帶數千精銳,趕到茅臺縣堵著龐統退路,再遣一大將率大軍步步為營,遠遠跟著龐統的叛軍。待叛軍到達茅臺縣時,前後夾擊,龐統必為將軍所擒。”

關羽道:“即然此計可成,為何不召回孟楊二人?”

法正道:“我們需要有人拖著龐統至少一天,才能抄小路趕到茅臺縣並從容佈置。”

關羽默然不語,難以決斷。

法正見關羽猶豫,便道:“孟楊二人慣於投降背叛,想來危急之時,必然再次投降龐統。應無性命之憂。”

這話就說得有意思了!什麼叫“慣於投降背叛”?什麼叫“再次投降應無性命之憂”?

這就是暗示關羽乾脆以這種不忠不義之人為誘餌,去釣龐統這條大魚了!

關羽被後人當成黑社會的神拜了幾千年,就是因為關羽是忠義的化身。其本身自然是最恨不忠不義之人。

於是乎,關羽眼神一眯,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但願孟楊二人能全身而退了,其妻子我當善養之。”

法正為孟楊二人默哀三秒鐘:人還沒死,老婆孩子就被關羽預訂了。

於是,關羽接受了法正的計策,決定不再管孟達、楊懷二人,並以二人為誘餌拖著龐統的行軍速度。

然後,關羽親領五千精銳,帶上壓縮乾糧,多帶箭矢和火油瓶,由法正帶路,從小路快速運動直插茅臺縣。

而李勇則做為第二梯隊,帶一萬人馬攜帶大量輜重物資,也是走小路趕往茅臺縣以為後援。

閻行則率剩下的三萬多人,步步為營,遠遠地跟在叛軍後面。

只有孟達楊懷的三萬人馬,一路緊跟叛軍,積極求戰,與吳蘭的後軍交戰數次,打得叛軍“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孟達楊懷越打越來勁,慢慢地警惕心也放鬆了。

剛開始時,每次遇到險要地形,孟達都會派出哨探仔細探查,幾次之後,就只是隨便粗陋地探查一下了事。因為一直沒遇到埋伏而且打得叛軍丟盔棄甲,楊懷便認為叛軍已經喪膽只顧逃命不敢再戰,於是,即使遇到險要山谷,孟達、楊懷也只是略做哨探,便長驅直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