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景的密報中,則報告了吳懿的長子吳班曾暗中現身刺史府的情況。
戲志才道:“董和是吳懿同為劉焉的老臣,主公入蜀之前,董和與吳懿關係甚好,只是後來在是否投靠劉備的問題上出現在了分歧。因此,董和是不會主動抓捕吳班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郭嘉道:“吳懿的吳家是巴蜀最大計程車族,吳懿投靠了劉備之後,因主政益州的董和和各郡太守仍然是原益州牧劉璋手下的官員,各種盤根錯節的關係並沒有被打破,吳家在巴蜀的利益並沒有受損太多。”
戲志才道:“聽說吳懿將女兒嫁給了劉備,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被劉備取名為“永”和“定”。現在到備有四個兒子,前兩個兒子分別叫“封”和“禪”,這兩個兒名為“永”和“定”,加在一起就叫“封禪永定”。
從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劉備其志不小啊。”
王嵩笑道:“四個兒子的名連起來就是“封禪永定”,只有帝王才會這麼給兒子取名的,呵呵。”
戲志才又道:“當年主公入益州時,劉璋的長子劉循後來被人救走,一直沒有找到。據王景說,劉循也曾暗中在成都出現過。而益州刺史董和並沒有就此事做出反應,王景認為董和很可能參與其中。”
王嵩道:“現在還沒有情報顯示董和有參與叛亂的跡象,只是立場不夠堅定而已。
董和儒腐,倒是不足為慮,只是劉循此人,比其父劉璋可是要強上不少,若是劉循早生幾年,有劉循輔助其父劉璋,以益州之險,外人未必奪得了劉璋的基業。”
原本歷史上,劉循在抵抗劉備入侵的戰爭中,打得有聲有色,後來退守雒城,面對劉備大軍的圍困強攻,堅持抗戰,這一守竟然將劉備牽制在雒城城下一年有餘!連鳳雛龐統也喪命在雒城之戰。
劉循後來城破被俘,投降了劉備,劉備封劉循為奉車中郎將。由此可見,其能力不可小覷。
郭嘉道:“劉循能力確實不錯,其親信鄭度和龐羲也都頗有智謀。不過一切早在主公意料之中,劉循越有能力,益州士族跳出來參與叛亂的越多,反而越有利主公以後對益州的治理。
對於士族勢力強大的益州,還真要像主公說的“大亂之後才能大治”,殺得人頭滾滾,才能在新秩序下重新發展起來。”
王嵩點了點頭道:“奉孝說得沒錯,只是待益州平亂之後,要更換很多文武官員啊,你幫忙通知一下荀彧,讓他要提前有所準備。”
眾人正在討論益州之事,皇甫鸝前來稟報說魏延已到城外三十里。王嵩聞報,立即傳令唐王府官員,隨自己去城外十里相迎。
早有準備的王府官員立即行動起來,擺出隆重的國王仗儀,簇擁著王嵩華麗的大轎,向城外而去。
魏延得知唐王出城相迎,不敢怠慢,連忙催促著車隊向前趕路。待接近十里亭時,但見亭中旌旗招展,鼓樂宣天,一抬寬大的輦駕旁邊,站著一位身材高大,氣宇軒昂,身坡王袍之人,正是唐王王嵩。
魏延唯恐衝撞了輦駕,連忙遠遠地翻身下馬,步行來到王嵩之前,向王嵩行禮道:“末將魏延,微末之功,不敢勞唐王遠迎,實在慚愧。”
王嵩上前扶起魏延道:“文長乃吾之班超也,如今羌亂已平,平羌將軍之號已無意義。從今天起,你就做孤的定遠將軍吧!”
魏延大喜,再次向王嵩致謝。這可是一個名傳史冊的將軍稱號啊!
王嵩顧謂左右文武道:“文長之大功,不在福祿城大破叛軍,亦不在取許嶽首級,而在征服鄯善國。國之戰爭,有內戰外戰之分。內戰乃兄弟之爭,不得已而為之也;外戰乃華夷之爭,開疆拓土,揚我漢人威名於萬里異域之外,方為我民族之英雄也。”
頓了一下,王嵩又道:“吾甚惡秦將白起,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亦不喜項羽鉅鹿之戰坑殺二十萬秦軍!無論趙軍秦軍,皆我華夏同胞。
吾獨愛衛青,霍去病,班超,護我大漢百姓,宣我大漢國威,才是我族之真英雄也!”
一眾文武盡皆歎服,高呼:“唐王聖明!”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