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道:“不可,先秦曾滅六國,今主公為魏王,若封王嵩秦王,甚不吉利啊。”
楊俊道:“王嵩乃太原王氏,屬晉國,封晉王如何?”
華歆道:“也是不妥,晉國時期,囊括了韓趙魏三國的土地,後來三國分晉,才有韓趙魏,所以,晉王之稱,壓制了主公的魏王之尊。”
衛弦道:“三國分晉之後,太原屬韓國,不如就封韓王?”
華歆道:“世人習慣了叫韓趙魏,將韓放在趙和魏之前。因比,也不可封為韓王。”
曹操道:“依子魚華歆字子魚)之見,該當如何?”
華歆道:“可擇一小國號封之,王嵩祖籍的幷州,曾經在春秋戰國時有一個被滅掉的小國名為“唐”,就封他為唐王好了。”
曹操大笑道:“好,那就先封王嵩為唐王,然後再滅之!”
眾人盡皆大笑,覺得唐王這個稱號,正好可以“噁心”王嵩一下。
曹操又問:“那劉備和孫權如何封?”
華歆道:“劉備可封楚公,孫權可封吳公。主公以為如何?”
眾皆稱善,事情就這麼快樂地定下來了。只要找劉協蓋個印就行了。
第二天,曹操帶著眾人一起上朝,由華歆和楊俊等人向天子劉協施壓。劉協無奈,只好下旨封曹操為魏王,王嵩為唐王,劉備為楚公,孫權為吳公。
曹操透過給自己封王和給諸侯封王封公,進一步削弱了漢室天子在天下百姓中的影響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曹操封魏王之後,定魏王都城為鄴城,等於是另立了朝廷。雖然丞相府仍在許昌,但曹操因另立了朝廷,可以明正言順地不再去天子劉協的朝廷上朝。
許昌的天子劉協的朝廷,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之後,曹操派董昭到長安傳旨,封王嵩為唐王。
王嵩接旨之後,並沒有因為唐國是曾經被滅的一個小國而不高興,相反,王嵩覺得精神很是振奮。
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上,漢末三國歸晉,然後是五胡亂華,然後再經歷隋朝,才進入大唐盛世。
而現在王嵩直接被封唐王,這讓王嵩覺得歷史有可能已經被自己改變,跳過了五胡亂華這段民族屈辱歷史,由漢朝直接進入大唐盛世,“以盛唐續強漢”,這可是個好兆頭!
王嵩領旨謝恩後,下令以荀攸為首開始籌備唐王登基事宜。
手下文武百官,盡皆喜笑顏開,王嵩稱王,他們也會水漲船高,這意味著大家都要升官發財啊!而且,大家都更清哳地看到了王嵩稱霸天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