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三國之再續雄漢> 第168章 軍備售公孫,助守范陽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8章 軍備售公孫,助守范陽城 (1 / 2)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春,幽冀邊界戰火再起。與原本歷史不同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上,此時的公孫瓚已經非常虛弱,在公孫瓚殺劉虞之後,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與劉和的漢胡聯軍一起共十餘萬人,與袁紹軍相呼應,數次大敗公孫瓚,使公孫瓚到此時只剩下易京一地。

但是在這一世,因王嵩的介入和閻柔跟隨劉備離開了幽州,使得公孫瓚仍然雄居整個幽州全境,有兵力二十多萬,手下得力大將鄒丹,公孫範,單經,仍然健在,勢力比原本歷史上的公孫瓚,高了好幾個等級。就當前來說,其勢力僅次於王嵩曹操和袁紹三人,在眾多諸侯中穩居第四。

袁紹率八萬軍從高平出發,進入范陽。

范陽守將是公孫瓚手下大將單經,有三萬人扼守范陽。見袁紹大軍來攻,不敢野戰,只能據城堅守。

范陽是幽州有各的大城,自古是幽冀爭戰的前線,城牆非常高大,有一個成語叫“固若金湯“,就是出自范陽城的一個故事,由此可見范陽的城牆之堅固非同一般。

袁紹率軍攻城,連攻十餘天,未能攻下范陽。袁紹下令中山國的文丑領兵五萬進入涿郡,一舉攻下北新城,進入故安,意圖切斷范陽後路。

公孫瓚親領八萬大軍來援,與文丑戰於故安,文丑初戰不利,退入范陽與袁紹合軍一處。

公孫瓚來到范陽後,與袁紹擺開陣式決戰,顏良的大戟士營重步兵)擊敗公孫瓚的騎兵營,袁紹乘機讓文丑和韓猛從兩翼進攻公孫瓚。公孫瓚兵敗退入范陽城中。雙方在范陽進入僵持階段。

進攻幽州受阻,激戰二十多天,連幽州的門戶重鎮都未能叩開,袁紹心生退意。

許攸對袁紹道:“前幽州牧劉虞,以恩義結交北方諸胡,與公孫瓚的殺胡主張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北方胡人都是親劉虞而惡公孫瓚。

劉虞死後,其子劉和投奔了主公,如今正在鄴,主公可以用劉和的名義,結交北方胡人,共伐公孫瓚。”

袁紹一聽,連稱妙計!

於是,袁紹派韓猛陪同劉和潛入漁陽,以劉虞長子的名義,請求鮮卑和烏桓等胡人出兵相助。

鮮卑和烏桓等各族胡人,曾得劉虞的懷柔政策善待,向來仇視公孫瓚而親劉虞,如今見劉和前來借兵,便以替劉虞報仇的名義出胡兵五萬,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鄒丹。

鄒丹領殘軍萬餘人退守廣陽郡昌平縣。韓猛領胡兵進入右北平郡,右北平太守公孫範見兵力懸殊,不敢相抗,也退入廣陽郡昌平縣。漁陽和右北平兩郡,盡為袁紹所有。

公孫瓚連失兩郡之地,心中驚恐,忙派長史關靖向王嵩求援。

王嵩沒想到才開戰不到兩個月,公孫瓚就支援不住了,很是奇怪。在問明原因後,也暗贊袁紹手下謀士的這一招確實狠辣,隨隨便便一個主意,便抵得上數萬雄兵,而上這數萬雄兵還是在公孫瓚與袁紹決戰之時,突然出動,直搗公孫瓚老家!

看來得幫一幫公孫瓚,要不公孫瓚可能會很快撲街!

王嵩想了一下,問關靖道:“不知伯圭兄接下來有何打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