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三國之再續雄漢> 第165章 形勢已逆轉,韓馬遁南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5章 形勢已逆轉,韓馬遁南安 (2 / 2)

王嵩在冀縣大敗韓遂之後,關羽張飛都主張進攻平襄城,王嵩以目視郭嘉,郭嘉開口道:“主公不必進攻平襄,讓徐晃跟上去,等著接受平襄好了。“

見關羽張飛等人不解,郭嘉解釋道:“我軍大敗涼州兵,敵我雙方勢力發生了逆轉,韓遂除了回守南安,別無選擇。”

賈詡接著道:“其實更確切的說法是,韓遂若不退守南安,待主公佔了南安,平襄孤城一座,遲早為主公所有。”

於是,王嵩只下令徐晃率軍遠遠跟著馬超,待韓遂離開之後接受平襄即可。

形勢的發展果然如郭嘉賈詡預測一樣,在徐晃趕到平襄時,韓遂已經連夜撤往南安郡。徐晃領兵進駐平襄城,維持治安,安撫民眾。然後留下五千人駐守平襄,與徐庶和王雙一起,回到冀縣拜見王嵩。

王嵩出城五里相迎,下令犒賞三軍,大擺宴席慶功。隨後,分兵四出,全取天水六縣,各縣聞風歸附。

然後,王嵩拜現任大將軍府椽屬的石滔為天水郡太守,負責天水郡軍事民政。

石韜,字廣元,即石廣元,潁川人,曾與徐庶,孟建一同就讀於北方書院,被稱為當時的北方書院三傑。昔日的三傑之首徐庶,尚未畢業便立下大功,被王嵩拜為軍師,三傑中的老二孟建孟公威,已經擔任廣魏郡太守,老三石滔,也在這次被王嵩拜為天水郡太守,北方書院人才輩出,文風鼎盛,可見一斑。

至於地方政策,王嵩已經定下調子,與廣魏郡類似,只是天水郡的羌族勢力比廣魏郡要強大得多,羌人漢化的工作要艱鉅很多。

不過有了普默特和哈尹迪的投效,加上王嵩的善政,以及從雍州運來大批糧草物資的支援,天水郡的民政治理估計很快就會走上了正軌。

此次征戰天水郡,前後共收得俘虜四萬多人,這次的俘虜,王嵩並不打算送往雍州礦山充當免費勞力,其原因是因為王嵩發現,相比其它地區計程車兵,涼州兵的素質才是最好的。

涼州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民族矛盾,以及幾百年來從未間斷過的戰爭,使得涼州的百姓幾乎人人都從小練武,兇悍好鬥,因為只有勇武的人,才能在無處不在的矛盾爭執以及戰爭中生存下來。

在涼州地區,以勇武為尊的不只是羌人,漢人的尚武精神也毫不遜色。

可以這麼說,這些俘虜的涼州兵,若在同等裝備的條件下,其戰力比王嵩的親衛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寶貴的兵源,又怎麼可以浪費在礦山上呢?

王嵩從四萬涼州俘虜中,挑選出二萬多年輕力壯計程車兵,打散分配到七萬軍中,剩餘的兩萬多人,則給予厚待,分配士地,賜與糧食,由地方官員協助其在天水郡中安家落戶。

如此一來,王嵩在冀縣可動用的兵力達到九萬多人。

在冀縣盤桓一個多月,待各種補濟物資到來之後,王嵩留二萬人給徐晃和石滔鎮守天水郡,親率七萬人進入南安郡。

喜歡三國之再續雄漢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續雄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