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三國之再續雄漢> 第136章 袁尚欲爭功,跳入深坑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6章 袁尚欲爭功,跳入深坑中 (1 / 3)

船隊返航是逆水行舟,好在黃河中下游水流平緩,王嵩讓士兵輪流操槳,三天之後終於回到洛陽。

這次水師突襲,不僅繳獲了大量物資,將兗州腹地攪得雞飛狗跳,更重要的意義是:一舉扭轉了王嵩在東部戰場上被袁紹和曹操壓著打的被動局面,戰爭形勢的發展開始從相持向反攻過渡。

王嵩回到洛陽之後,下令再次篩選熟悉水性計程車兵和青壯,將周泰的水師增加到一萬人,並給予周泰自主求戰的權力。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周泰帶領黃河水師,多次進出兗州黃河沿岸,給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沒有水師的曹操,漫長的黃河防線就象篩子一樣漏洞百出,防不勝防!

曹操只好下令再擴軍數萬,用於分守黃河沿岸渡口,同時也準備籌建自己的黃河水師。

如此一來,雖然周泰的破襲行動多了一些制肘,但曹操需要花大量的錢養更多的軍隊,也加重曹操的負擔,減輕了虎牢關上高順的壓力。

可以說,周泰的一萬水師,至少牽制了八萬以上的曹軍,讓曹操不堪其擾,又增加了曹操的軍費開支。

就在洛陽戰場開始扭轉之際,幷州太原突然傳來了告急文書:袁尚領五萬大軍,攻打張燕防守的井陘關,張燕的副將張白騎暗中投靠了袁紹,開啟關門放袁軍入關,張燕敗逃太行山深處,生死不知,下落不明。袁尚從井陘關進入幷州,圍攻太原!

袁紹和曹操也接到了這一訊息,都認為戰敗王嵩的時機已經到來,士氣大震,攻勢愈加猛烈……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

“五路伐王嵩”開始後沒多久,許攸曾向袁紹獻計再出兵一路,攻打井陘關,用於牽制幷州的兵力。

因為井陘關可直通大原,而太原是王嵩必守之地,袁紹即使攻不破井陘關,王嵩也得分兵防守。這樣就可以使王嵩兵力分散,處處被動。

由於井陘關地勢險峻,沿途道路狹窄曲折,不適合大部隊行軍和宿營,地形複雜,後勤很難保障,因此,許攸的計劃並不是從井陘關攻入太原,而是牽制王嵩兵力,為袁紹贏得戰略主動。

井陘關戰線的主帥,許攸本想讓淳于瓊擔任,但袁紹採用審配的建議,鍛鍊自己兒子的領兵能力,改用袁尚為主帥,讓老將淳于瓊和審配輔助袁尚,領兵五萬攻井陘關。

關羽得到張燕報告,唯恐太原有失,連忙分兵一萬給周倉,讓周倉駐守太原。

可以說,許攸的這個計劃是非常正確的,成功地迫使本就兵力處於劣勢的關羽分兵防守太原。

但讓人想不到的是,張燕寫給田豐的一封信再次改變了整個戰事的程序。

張燕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投靠王嵩之前,他身為黑山黃巾總盟主,手下軍隊和百姓一起,有上百萬人口。

自從投靠王嵩之後,張燕最擔心就是王嵩對他的信任問題。因為自己自成體系,會很難融入王嵩的團隊,所以,這麼多年來,張燕一直在消除自成體系造成的影響,包括鼓勵和幫助手下黃巾百姓遷移到幷州,在手下軍隊和百姓中宣傳王嵩的英明和仁義,將軍權下放給張遼等等。

在此次四大勢力聯合征伐王嵩後,王嵩調出張遼擔任抵抗韓遂馬騰的主帥,張燕又全權掌控了黑山軍。張燕不但不因此而高興,反而有些失落,因為這意味著黑山軍又變成了“自成體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