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親率三萬人馬前去攔截,兩軍在途中相遇。晏明人少,自身武藝也不敵張合,被張合擊敗,退往朝歌。
曹性得到晏明退往朝歌的訊息後,趁夜從汲縣突圍,也退往朝歌與晏明會合。
朝歌不同於汲縣,朝歌是座大城。
朝歌曾是商朝的都城,武王伐紂後被廢棄,但其城池猶在。
其城牆高約10米,頂寬約130米,基厚約150米,城垣東西寬4裡,南北長6裡,城周20裡,總面積24平方里。
頂寬130米!!
光這個資料,就可看出朝歌城的不凡。
除此之外,朝歌的地勢也是非常利於防守——其城東有淇河為險阻,西有太行山作屏障。
所以要攻打朝歌,只能從南北兩路攻打。對張合來說,其實只能從南攻打朝歌城。
張合連攻兩天,根本就攻不上城頭。
而晏明的三萬大軍憑藉朝歌高大的城牆,也是攻不足而守有餘。
郭圖向張合獻計道:“朝歌城急切難下,而趙雲隨時都可能從長安返回河內。時間緊迫,不如分兵一部圍堵朝歌,然後再派出幾支人馬先行攻取其它各縣。”
張合覺得有理,便採納郭圖之計,一邊虛張聲勢“圍困”著朝歌的主力,一邊卻暗中分兵攻打修武,獲嘉,武德三縣,盡被攻破。
恰好此時趙雲和戲志才也趕到了懷縣,戲志才一看戰場態勢,大呼失策。
戲志才對趙雲道:“我軍兵力本就不足,又四處分兵,焉有不敗之理!如果當初晏明集兵汲縣,張雋義就不敢分兵!”
趙雲也看出了問題,長嘆一聲道:“晏明只要堅守汲縣,張合就不敢亂動,如果張合分兵繞過汲縣,晏明就可出兵直擊黎陽,斷張合後路。”
不過事已至此,也只好亡羊補牢了。
戲志才想了一下道:“張合此人,乃河北智將也,其用兵靈活兇狠,晏將軍非其對手。初戰失利,也在情理之中。如今的局面,也還是大有可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雲道:“軍師可有破敵之策?”
戲志才道:“暫無破敵之策,但阻住張合,還是沒有問題的。”
說罷戲志才走到地圖旁邊,將兩隻手分別按在朝歌和懷縣兩個位置,對趙雲道:“請將軍立即命令周邊縣城軍隊放棄縣城,全部兵力收縮到懷縣和朝歌兩城。
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因為這是河內郡最大的兩座城,只要這兩座城裡分別放入三萬軍隊,張合的十萬大軍便很難攻破。
而從戰略上來講,便是用懷縣擋著張合向西入侵之路,又用朝歌威脅張合的後路。
如果張合全力進攻懷縣,朝歌便可出兵斷了張合後路。如果張合全力進攻朝歌,張合的軍隊就會在朝歌堅城之下空耗時間而無進展,畢竟三萬人防守的朝歌堅城,也是很難輕易攻破的。”
考慮到晏明可能不是張合對手,朝歌缺乏強將駐守,趙雲決定讓戲志才,典韋和河內太守杜襲防守郡治懷縣,而趙雲自己,則親自帶2千騎兵趕去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