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內亂必生,主公再以迅雷之勢拿下上黨,佔據堅城要塞,西涼軍亦無可奈何矣。”
頓了一下,荀攸又道:
“上黨多山,上黨百姓未必能及時知道主公的善政。
主公可僱傭數千百姓,讓他們去上黨各地宣傳主公的善政,將主公所行善政遍傳上黨。便可使此計效果更好。
這就是陽謀!堂堂正正的陽謀,讓對方知道你的計謀,卻無能為力,無法破解!
王嵩大喜,立即釋出州牧令:
一,全州免稅五年——反正王嵩現在有錢,也不靠這點錢。將這些錢轉化為實力才最重要。
二,收容流民,每人分150畝地——幾個邊塞郡都地廣人稀,士族實力不強,士族佔據土地必,可以吸收大量百姓。
三,流民安家費每人5兩銀子——不差錢,將錢轉化成勢力才有意義。
四,免費提供耕牛及農作物種子。
政令一出,上黨百姓紛紛跑向太原求安置。即使是那些山城的百姓,也在王嵩僱傭的宣傳人員的鼓動下,紛紛遷往太原。上黨百姓幾乎為之一空。
為禍多年的三十萬白波黃巾,也出現了分化,由於大量黃巾跑到太原求安置,白波四天王也只好各奔東西。
楊奉和韓暹帶領5萬精兵投靠了李傕;
珪固帶著一萬餘人投靠了河內太守王匡;
李樂則帶著本部白波黃巾軍及剩下的老弱婦孺20多萬人,向王嵩無條件投降,希望王嵩能即往不究,願成為王嵩轄區的良民。王嵩欣然納之,妥善安排。
更有甚者,上黨張揚軍中士兵,紛紛逃走,混在百姓中間跑到太原去當了流民求安置。
張揚氣得天天罵娘,又無可奈何。只好讓親信軍隊守著各條通往太原的路口,不許百姓過去。結果,親信軍士也跟百姓一起跑路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又有縣尉徐晃,帶人起義,上黨軍民紛紛加入,徐晃進攻太守府,殺死張揚,派人聯絡王嵩前去接受上黨。
王嵩親領三萬騎乓,急行軍進入上黨。待西涼軍發覺時,王嵩已佔領郡治長子城和上黨與冀州之間的咽喉要地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