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三國之再續雄漢> 第23章 尖山有鐵礦,榆林有石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章 尖山有鐵礦,榆林有石油 (2 / 3)

至於焦炭,也就是用煤封閉煅燒乾餾,然後冷卻而已。這些都是初中化學學過的知識。乾餾實驗,也是簡單得不要不要的了。

山西有煤海之稱,挖出煤來,清洗乾淨,然後將煤裝入煉焦爐的封閉炭化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透過兩側燃燒室加熱乾餾,經過一定時間,就形成焦炭。

所以,對於高爐鍊鋼,王嵩雖然只懂原理,但根據原理,做出相關裝置和工藝流程,一點一點地去試驗,要煉出鋼鐵,也是沒有問題的。

經過二個多月的試驗,王嵩終於和工匠們一起,用高爐煉出了第一爐鋼鐵。只是其產量和質量是無法與後世相比。後世一爐鋼鐵產量動不動上百噸,而王嵩的這一爐鋼鐵只有400多公斤,一噸都不到;鋼的質量更是無法與後世的特種鋼材相比,但對於漢末的鍊鐵工藝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優質的鋼材了。

高爐鍊鋼,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那已經是神蹟一般的存在了。為了技術保密,在程昱的建議下,王又抽調了2000軍隊對樓煩鋼鐵冶煉進行封閉式軍事化控制,同時將採礦、洗礦、煉焦、鍊鐵,石灰石煅燒、鑄造、成品加工等多道工序分別置於不同的山谷,使其機密性更有保障。

鋼鐵的產量有了保障,王嵩便開始逐步對軍隊進行有計劃的換裝。

輕騎兵全部將皮甲改成半身鋼甲。

重騎兵的戰馬和騎兵全部改成鋼甲。

輕步兵則改成半身鋼甲步兵。

重步兵為全身鋼甲。

各種武器裝備也開始逐步實現制式武器化。

王嵩將鍊鋼的事情交給王景王允的二兒子),吩咐王景帶領工匠們繼續試驗和擴大生產後,便帶著典韋回到了陰館城。

時間非常緊迫,王嵩知道,再有十個月就會爆發黃巾之亂了。必須儘快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好準備!

在安排好鋼鐵生產和做好軍隊換裝計劃後,王嵩又把目光轉向了另一種戰略物資——火油!

火油在古代是非常的重要戰略物質之一,古代的火油有些是使用動植物的油脂煉製成,也有些是使用石油煉製而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在幷州地區的火油,基本上都是由石油煉製而成。因為幷州的上郡榆林和膚施都有露天石油。

石油在漢代叫做石漆,主要產地是膚施今延安)和榆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延長油田)。古代在這此地區,就有一些山溝,直接流淌出石油。漢人曾經挖掘溝壕,引入石漆,在胡人入侵時點燃溝壕禦敵。

此時的榆林和膚施屬於上郡,榆林與雁門郡相距400多公里。膚施更遠一些。因羌胡勢力擴大,漢人遷移,榆林和膚施等地實際已為羌胡控制。

為了獲得石漆,王嵩決定在雁門關外開設交易市場,用糧食和食鹽換取石漆和戰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