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這才是陛下對他的賞識,只要他能收服軍心,就不負聖恩。
遼陽王坐在帥帳中,接罷了聖旨,心裡總覺得不安。
問左右道:“可有麗妃的書信?”
身側的侍女道:“還不曾收到。”
“怎麼回事?這麼大的事,她在深宮怎可能不知。父皇雖有舊疾,有禦醫調養,亦有些日子不曾犯病,怎突然宣召本王回京侍疾。”
他很懷疑,這不是病,而是一個局。
他與麗妃約好的,接不到她的信,他不會貿然回京。
上一封信,王妃告訴他,說朝堂正在為立儲之事爭執不下。
而最熱門的人選是他與博陵王。
他在朝堂布置多年,有慶王為首力推他為儲君;而博陵王又有以定王為首的支持者,定王代表的是誰,是燕高帝。
普天之下,誰不知道定王與燕高帝兄弟二人幾十年穿一條褲子。
因著定王的支援,那些原本中立的臣子一邊倒向博陵王,一些會見風使舵的,也站在了博陵王那邊。
他們的支持者在朝堂各佔四成,還有兩成,是堅定的中立者,誰做儲君都不參與,他們效忠皇帝,朝廷,只想做好自己的差使,盡守本分。
燕高帝到底是什麼用意,怎會突然重用慕容諒這個紈絝。
左翼軍的蕭洪烈是蕭靜妃的胞弟,燕高帝重用他,此人既不是他的人,也不是博陵王的人。
遼陽王第一次覺得看不透燕高帝的用意。
他哪裡知道,這兩軍的主帥人選是陳蘅提議的。
陳蘅根本沒有私心,是完成為了朝堂大局才提的建議。
她當時只是就事論事,是根本前世的記憶,知道這二位名將的聲名與故事,覺得可堪大用。燕帝在陳蘅離開後,又令定王徹查了慕容諒、蕭洪烈二人,這一查之下,發現這二人身上確實有許多優點。
慕容諒的忍辱負重,面上紈絝卻拜得名師習練兵法、武功,就是平王妃也在用心地培養兒子。
蕭洪烈這個人也同意讓他們意外,此人行事公允,也很坦蕩,不是卑鄙小人,更有君子之風,他最愛常說的一句話,“男兒當頂天立地,豈能耗心力於後宅、陰謀之中。北燕大業未成,當助明君一統天下!”
在他看來,當今的大事就是一統天下,至於那些後宅的爭鬥,是女人們間玩的伎倆,男子不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