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冠揖手道:“我們從西魏青城山而來,原攜數萬銀錢,被師父一路施給途中百姓,著實沒錢了。”
“你說的師父可是靈素道長?”
小女冠忙道:“正是。”
這年頭,建一座道觀不容易。
董柯喚了小二,取了一張銀票來,“我櫃上只有這麼一張銀票,你且拿去吧,家母最通道佛,你說了你們建觀之處,改日我再讓內人送些銀錢過去。”
靈素道長乃是一個女冠,聽說在西魏有些名頭。
永樂邑有幽蘭寺,再建一個道觀就算齊活了。
兩個女冠收好銀票,生怕被人搶了去,董柯道:“這是永樂邑,你就是把銀子丟在地上,也不會有人拾撿。”
正說話,王家的車隊裡頭,伸出一隻素白的手,一把銀錁子撒了出來。
“有人的銀錢丟了!”
幾個小二、百姓從地上拾起,又彙到一人手裡,由著其間年紀最大的追上前方的馬車,“趕路的公子,你的錢掉了!”
掉了?
來還錢的百姓憨厚一笑,將一捧銀錁子遞到趕馬的車夫手裡,“還給你家公子。”
“土包子,這是本公子賞他們的。”
叫他們土包子,這些新來的就是尊貴人了?
賞錢,他們可與好些缺胳膊少腿的乞丐不同,這種人可以乞討為生,他們健全可是視乞討為恥。
“公子說賞我們錢?我們永樂邑的百姓皆是憑本事吃飯,農戶以耕作為生,獵戶以狩獵為生,便是茶農以養茶製茶為生,漁戶以打漁為生,這磚瓦匠人以修房建屋為生,不知公子以何為生?”
這人個頭不高,膚色略黑。
幾個幫忙撿錢的小二昂首挺胸,“我們以在茶樓裡跑腿為生,郡主說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人做,這是我們的工作,就與農戶耕作一般,靠勞動賺錢吃飯,乃最榮耀。”
一來就被百姓們給訓斥,這不是丟臉?
王玄齡回眸輕喝一聲:“五郎又在胡鬧,快收了他那套目中無人的傲氣。王灼便在此縣,讓他瞧瞧真正的俊傑是何風度?”
那漢子繼續道:“公子是靠家中富裕為生,不知公子除了依仗家中還有何本事?在我們永樂邑,便是有本事的小娘子,只要能養活家人、自己,那也是受人敬重。”
一個靠家中銀錢為生的公子,居然瞧不起他們,拿著不是自己的銀子撒出來賞人。
董柯看著言辭振振的漢子,笑道:“這回好了,遇到楊造林的侄兒,他可是農家學派弟子,上回在辯會上就屬他口才了得。”
農家弟子,陳蘅說要百家齊放,郡主花園的河東就形成幾大流派:農家派,認為農才是根本,以楊造林的侄楊歸農為首;墨家派,由匠人弟子組成,領首不是玉司工,而是新遷入本縣的一戶書快論壇公子;法家派,自然不是張司法,而是本縣的典獄大人,認為應該以法治縣;還有商家派,主要說商可盤活經濟,這一派的領袖人物是董柯、沈掌櫃等人;又有儒派文士,認為儒派當屬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