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跳祈福舞的娘子弄壞了舞衣,不敬神靈,要受懲罰,不許她再跳……”
跳祭天祈福舞的娘子能得神靈賜福,最是個好兆頭,做了這種不體面的事,定是要受責罰。
“第二樁,馮縣主說,有太原名士王玄齡遞來拜帖,欲攜其兄弟四房,主家七十三人,奴僕四百零六人入永樂邑。這是拜帖!”
太原名士王玄齡,此人據說在百餘年前曾是王氏的一個分支,只是兩地相隔遠,後來就淡了。
太原王氏,在晉地一帶也是名門望族。
“第三樁,西魏青城山得道高人靈素道長遞來拜帖,請求攜其弟子女冠十六人入永樂邑建造道觀,願得一山足矣!”
“第四樁,有錢塘名士陶淵呈來拜帖,願攜全家定居永樂邑,求一屋三畝田地即可。”
“第五樁,金陵織造坊大東家蘇錦城聽說永樂邑廣植桑麻,願攜織戶三百戶入永樂邑……”
金陵織造坊的大東家蘇錦城要來投奔?這可是天下出名的織造大家,其妻乃是雙面繡的第一高手,其女、其兒婦皆得其真傳。
陳蘅道:“繼續!”
燕兒說了整整十二樁事,因空靈大師入永樂邑後,時不時有佛門弟子、居士入縣定居。陳蘅讓官衙設下了規矩,再有人入永樂邑定居,必須先遞名帖,再給官衙商議,發出通行文書,進入洛陽境內,手持通行文書,可得太平幫弟子護送。
其間,亦有名動天下的商賈請求進入。
永樂邑有神女、佛家高僧護佑的訊息傳出,天下驚動。
在外頭飽受饑餓、戰亂之時,名士、商賈、名匠們發現,世間居然還有那樣一個世外桃源。
幾年前被人視為貧瘠之地的永樂邑,在他們不知不覺的時候,竟然已經成為一方樂土。
陳蘅看著燕兒捧來的拜帖,“韓姬,你來處置!調查清楚後,若他們身份屬實,拿我印鑒間發出通行文書。”
今日是縣城的集會,縣城是每逢三、六、九皆有集會,河灘鎮逢五、十,長河鎮是初二、初七,各鎮都有自己的集日,多是五日一次,但因明日有祭天祈雨會,來瞧熱鬧,沾瑞氣的百姓就更多。
傳說,神女第一次跳祈雨舞,有一個六十歲的裡正前來觀禮,回家後睡一覺醒來,多年的風寒腿竟然奇跡般的痊癒;又有來觀禮婦人,成親八年不孕,婆母氣得要給兒子納妾,不想觀禮祭拜之後,回家就被診出有了身孕。
訊息傳出,祭天祈福會就如同幽蘭寺一般讓人虔誠。
陳蘅依舊是從女學堂出發,由女學堂的女童開路、奏樂,這一次是湖色舞衣,依舊是那張雪白的無臉面具。
她坐在鮮花紮成的紗綃六人抬轎中,兩側的百姓早在登上祭臺處鋪上了紅毯,錢縣丞高呼一聲:“神女祭祀!拜——”
所有百姓齊刷刷跪下。
“神女保佑,信婦都生三個娘子了,再生不出兒子,夫主說他要納妾,新人過門,哪還有信婦的日子過。”
“神女保佑,護佑我家今年能大豐收,我們是新遷來的,一家六口就等著今年的大豐收!”
“神女,保佑我兒的病早日康複!”
百姓們雙手撐地,頭磕在地上,陳蘅滿是疑惑,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祈禱,他們應該說得很小聲,為何她卻能聽到。
她心下搖頭,一個熟悉的聲音飄在耳畔,“若天地有神,請佑我此行得償所願,神女護佑,請允我王灼結得良緣……”
王灼……
王三郎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