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了漂亮的狐貍花燈,卻雙手遞給她,“這燈,我送你。”
“這不是你贏的?”
“我贏花燈原就是想送給最心儀的女子。”
他說,她是他心儀的女子。
後來,莫太後才聽說,整個都城最會猜燈謎的就是當今三皇子。
那時候的她,原訂有人家,三皇子心儀她,可父兄都不同意這門親事。
母親不應,是不捨她遠嫁;父兄不應,說一女不許兩家。
莫家做不出一女許二郎的事,更不會因她違背莫氏的祖訓。
是他,自己去她未來的婆家,說他相中了莫氏嫡女,要娶她為婦,還給那家另外保媒說了王氏嫡女。
而這些,她一直不知道,直到成親後,才明白過來,為不讓她被世人非議,讓與她訂親的那家擔下了所有的罵名,世人一直以為,是他們悔婚看上王氏女在前,沒人知道,其實是她與先帝相戀在前。
他娶她為妃,讓她成為太子妃,之後又是皇後。那些年,他身邊的妻妾只她一人,他怕她被世人誤會,只象徵地收了四個侍寢婢女,可他從來沒有碰過她們,那就是做樣子的。
他戲謔地說:“娥英,你若永得我心,我便唯你一人。”
娥英,他說古有賢惠美人娥皇、女英,但他唯願得她一人足矣,所以他贈她暱稱“娥英”。
莫太後是第一次向後輩提及自己年少時曾訂過一門親的事。
“洛陽蕭易,當年也是天下名動一時的少年才俊,才華橫溢,哀家十二歲時,他隨其父到廣陵,與我祖父賀壽,兩家覺得門第相當,為我們訂下親事。
那時的蕭易就像現在的王灼,我也是歡喜的。可是與他相處,卻不如與先帝自在、快,這是因為我對先帝動心了。
哀家這一生,最大的幸事是得遇先帝,也是嫁對了先帝……”
莫靜之沒聽過蕭易這個名字,據她所知,蕭家也沒有一個蕭易的人。
“後來呢?”
“後來蕭易追隨鹹陽王造反,失敗之後,自刎鹹陽城,還險些累及蕭氏一族,蕭氏宗主在得曉他投了鹹陽王,立時將他一家驅離洛陽。”
難怪,莫靜之沒聽過這名字,原是早就逝去的人。
“女子這一生,得嫁對人,也必須得嫁對你上心之人,若是有情,亦甘之如飴。阿靜,姑祖母不是阻止你,而是王灼對你無心,他若對你有心,姑祖母也不會讓你解除婚約。”
七皇子則不同,七皇子喜歡莫靜之,這是一種能將她捧在手心裡的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