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世家也罷,還是旁的世家門閥也好,哪一族不是動輒幾千人,少則數百人。陳氏亦是百年大族,僅穎川郡就有一千餘人,這樣的大族,人心各異,尾大難棄。若是榮國府自立一支,雖然人丁少了,可更易在亂世之中求得生存。
亂世之中,保幾千人的大族容易生活,還是隻保十幾口小家的人容易生活?
自然是後者。
在他們危難之時,族人沒幫襯半分,而西府更是害他們之人。
榮國府兩兄弟結的姻親都不錯,尤其是袁氏,雖然袁大司馬是個武將,但袁大司馬這人講情義,比結幾門文臣姻親更管用。
陳蘅又道:“母親,我們單立一支後,就奉祖母為先祖,祖母一生坎坷,她會世代接受榮國府陳氏後人的香火,不再有人損她、欺她逝後之名。母親……”
她這話是說給四皇子聽的。
若是榮國府這一脈單立一支,也會與皇家更親近,這一年四皇子與陳蘊近,也會成為四皇子的助力。
四皇子覺得這主意不錯。
畢竟家族人多,壓在陳蘊兄弟頭上的長輩多,這個跳出來說一句,那個又添一句,在大事上便不好決斷。
雖然莫氏是世族貴女,但女子到底是女子,難成大事。
陳守、陳寶自是不樂意,如果榮國府單立一支,往後就不再像以前一樣照應他們,兄弟二人交換眼神,陳守揖手道:“族嫂,牙齒與舌頭好,偶爾還會咬上一下,我們三房兄弟自來與安族兄要好,這貿然分支……”
萬一晉帝動怒,要清算陳留太主的死,誅連九族,可因榮國府分支就免去災禍。
以晉帝的性子,就算他要殺陳氏罪人,也不會動榮國府,到底這脈才是陳留太主母子的後人。
分支也好,陳留太主會成這一脈的先祖,自有後人敬奉香火。
陳葳在權衡陳蘅所言的可行性。
陳蘊則是從未想過,貿然說分支,就他們兄弟二人能支撐起一族?
就算他們會有自己的兒子,可到底人少了。
所謂的大世族,不是僅憑一兩個人就能撐起來的。
陳蘅沒有半分迴避的意思,而是繼續道:“母親,瑯琊王氏、陳郡謝氏、博陵崔氏、穎川陳氏四大世族的先祖,哪一族又不是由一人或兩兄弟建造起來的。二位兄長一文一武,母親理應相信他們的才幹,定能撐起永樂陳氏。父親這幾十年所受的委屈,被長輩的無辜訓斥還少麼?”
袁東珠看著陳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