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軼的話,趙剛當然是非常認同的。
這一兩年由於k黨那邊對八路軍的態度轉變,加上日本人從前線抽調了大量兵力到後方掃蕩,根據地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壞,大部分根據地都過的很苦。
晉南這邊,雖然也被抽調走了不少部隊,但部隊的整體規模而言還是偏大的,甚至在技術兵種上,還在不斷的發展壯大。
這一方面歸功於晉南根據地的經濟狀況更好,能自給自足,雖然整體上日子過的不算太好,但保持了部隊規模的同時,還救了不少豫省逃難來的老鄉,讓上級很是滿意。
第二則要歸功於他們的戰績了。
軍事和zz配合,把周圍十幾個縣的日偽和反動勢力壓得抬不起頭不說,江城之戰的時候還伏擊了過路的第四旅團一部,全殲了第四旅團的一個步兵大隊,打殘了一個步兵大隊...
要不是日軍的援軍來的足夠快,戰果還可以更大一些。
在歷次的反圍剿中,晉南根據地的幾個團也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這也是“模範根據地”的由來。
可惜的是,晉南根據地最大的優勢,還是武器和訓練,這一點其他根據地雖然相對於歷史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卻還是無法複製晉南根據地的經驗。
就比如屢立戰功, 讓日本人恨之入骨的特戰隊, 從武器消耗和情報能力的方面來看,在別的根據地就是很不實用的編制, 反而是敵後武工隊的效果更明顯一些....
對於總部來說,太嶽縱隊原本就要保持一定的機動作戰能力,主要職能不僅是發展根據地,晉南根據地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又有保持戰鬥力的需要, 精兵簡政也就只減掉了一些智慧部門,部隊的編制並沒有縮減太多。
當然,只有李雲龍、趙剛、周軼和李遠強等少數幾個人知道的是,還不僅如此...
“我們新三團, 從建立的那天起, 就把戰士特種化,老兵軍官化作為一個方略。分兵之後雖然部隊的規模沒提升,卻從沒有忽略對一線戰士的培養...”
到了軍區司令部, 把跟周軼一起來的幾位同志都安頓好,李遠強終於跟周軼透了底:
“這兩年看起來我們只是根據地在不斷擴大,實際上老兵都一直在一線的游擊隊進行輪換帶病,游擊隊和民兵都有豐富的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經驗和不錯的戰術素養,動員後只需要簡單的訓練,換上武器裝備,一個連就可以迅速擴充成一個營,並且戰鬥力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只要提供一定的戰鬥骨幹和軍官, 游擊隊也能迅速轉化成主力部隊,只是武器裝備還不足以支撐我們大規模擴軍...”
周軼聽到李遠強的話, 笑著給這位老搭的茶缸子倒了一杯熱水, 對他點了點頭。
擴充部隊的規模,很多老部隊都能做到, 但戰鬥力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周軼這邊, 由於還算充足的物資、武器供應, 補充兵員的素質要更高一些。
加上週軼的提前佈局,部隊擴充後戰鬥力下降的並不會太厲害。
這件事兒在他去學習前, 就已經打下了足夠的基礎,以李遠強的性格, 敢這麼說,肯定是有了一些成果。
當然具體怎麼樣,還是要周軼去摸個底,才能做到心裡有數。
趙剛也知道李遠強的性格,聽到他的彙報滿意的點了點頭,口中卻說道:
“當然,這麼做會對根據地的經濟和糧食造成比較大的壓力,現階段我們還是以發展根據地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