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辛夷的狀元貿易是搖錢樹,掙錢的能力一般人都不敢想,也想不到。
成立的第一年就進入了當地本年納稅前百企業名單。
要知道那時候去喬辛夷這個公司才多少員工?
當年是前百名單的第一百名,張書記檢視貿易公司稅務報表的時候都吃了一驚。
等第二年的時候直接一躍到了前五十。
到了轉型前一年,已經進入了前三十。
利潤之大,知道的誰不咋舌?
所以當喬辛夷說要將公司轉型做實業的時候,不僅是張書記佩服,就連封首長聽說了也佩服。
急流勇退,沒幾個人能看得明白,還能果斷從那麼大的利益裡抽身。
但喬辛夷姐弟兩個說退就退,說轉型就轉型,姐弟兩個人花了一年多時間才真正完成公司轉型部署。
但這中間付出的心血,只有知道的人才明白。
聽封首長提起基金會喬辛夷點點頭,“本來是打算等迎風這邊也步入正軌後和貿易公司那邊一起成立基金會,但迎風這裡還需要時間,所以和我弟商量了下,決定貿易公司那先成立。”
“現在是兩邊各自成立基金會,也分開管理。”喬辛夷和封首長解釋著,“兩邊都是拿出淨利潤的百分之十投入基金會,貿易公司那邊成立一個尋親基金會,幫助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和早年因為各種原因和家人走散的人尋找自己的親人。”
說到這個基金會喬辛夷不由得嘆氣,“這是我弟有了錢有了能力以後最想做的事,他小時候幾次被賣,見過不少和他一個情況的人,所以他很想幫助這些人,希望他們和他一樣,能早日找回自己的家,早日回到親人身邊。”
哪怕喬雲松已經二十六歲了,已經是一個沉穩的成年人了,但童年經歷是無法從他人生經歷中抹去。
喬辛夷聽喬雲松和她商量成立這個基金會幫助別人的時候,喬辛夷內心是狂喜的。
這意味著大反派徹底遠離了他原來的路,如今的喬雲松成為了一位有正義感的企業家。
所以喬辛夷十分贊同喬雲松成立這個基金會,請教了懂這方面事務的老師瞭解知識,找了相關部門領導幫忙一起將這個基金會以最快的速度成立起來。
“迎風科技這邊的基金會以助學為主。”喬辛夷道,“今年年後剛剛成立,現在就已經有受幫助的孩子,是青山老家市裡朱部長給的名單,基金會經過核實後就開始資助那幾名優秀的貧困生。”
封首長連連點頭稱好。
這些年很多人站在風口上掙了不少錢,喬辛夷和喬雲松的公司不是規模最大掙錢最多最快的,但他們姐弟的公司卻實屬難得,他們自己掙錢,也沒忘記回饋社會,幫扶他人,做善事,做實事。
“我這次過來不單是為了陪傅青山,也是想找部隊這邊幫忙,給我和雲松公司輸送些人才。”喬辛夷笑著看著封首長,“部隊這邊退伍軍人的就業安排,可以考慮下我們姐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