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我.”
甘娘子從懷中掏出那個裝滿了碎銀子的荷包來,“我只有這些,不知夠楓娘吃幾回藥的?”
陳雁芙看著那繡工一般的荷包呆愣了一息,她才緩聲對著甘娘子笑著道:“因著楓孃的病少見,李醫監交代了直接讓楓孃的藥走婦產堂的賬。
前段日子,鍾離家的鐘離文蓮娘子為婦產堂捐了一大筆銀子來,那筆銀子裡頭有一部分就是專門用來給義診之中來就診的所得之病特別的人用的。
這藥錢和診費倒是不必給了,若是娘子心有感激,不若往後有需就多去鍾離家的鋪子就是了。”
張著嘴十分驚訝的甘娘子有點兒不敢相信,“竟是不需要我花錢了麼?”
甘娘子簽了契書,仔細問了那鍾離家的鋪子都在何處,然後千恩萬謝過陳雁芙,約定好了明日帶楓娘來婦產堂的時辰,這才高興的與楓娘攜手腳步輕快的離開了婦產堂。
楓孃的事告一段落了,義診也要接近尾聲了,李三娘卻仍舊忙碌非常,她這幾日的腰身兒好似又小了一些。
那麼,李三娘到底是在忙碌些什麼呢?
她正在為了籌備婦產堂的招生而在各處奔走,婦產堂招人一事,在醫師交流大會剛開始的時候,李三娘就登臺說過了的。
如今,也醞釀了許久的功夫,加上李三娘想著一事要辦那不如就三事並辦,一次就全給辦好了才是。
因此,婦產堂就不僅僅是要招女醫,同時是要把醫女和穩婆都招上不少的來。
這也正是前段日子裡,長壽坊裡與李家同住一條街的仇娘子攜禮登門所詢問的事。
因著這幾年來,李三娘所建的新式穩婆學堂裡出來的新式穩婆確實是在長安城各處給人接生提升了不少名聲來,所以,對於穩婆的招生,李三娘是不擔心的。
往年都是許多本就是穩婆的婦人來婦產堂學上數月,好好接受婦產堂裡的女醫的教導,經歷過考試合格了的穩婆,就會被婦產堂頒發一紙證明,往後可以婦產堂的名頭去給人接生掙錢來的。
醫女也好找,大多都是家中世代採藥、炮製藥材或是藥商人家裡的女娘尋上門來的。
畢竟醫女在婦產堂裡頭是專門為女醫搭伴的,都是要為女醫和病患服務的,從自小接觸藥材有家學淵源的人家裡選,是最直接方便的。
不過,自然也有平民家的女娘想要做這個營生,之前婦產堂門外張貼的告示的時候,就有不少人登門來問的了。
而難題在哪裡?
那自然是女醫的招生上,培養一個女醫,第一條路,就是李三娘同陳雁芙這般,自小學醫,有天分,十數年下來,給人診病開藥自是能行;
第二條路,就要像李三娘那般想的,開個女醫學堂,從少女開始就收為學生,慢慢教導,逐層篩選,過個七八年,就能有一批當用的女醫來的了。
而李三娘這段日子裡忙碌的則是第一條路。
感謝飛不會飛投了1張月票,十分感謝你對我的支援和鼓勵!
========================
這雨下了一天,真的是斷斷續續的一整天,雖然溫度降了一些,但坐在家裡還是熱得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