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要出一趟公差!
(感謝瓜家的喵吃貨投了9張月票。)
誰知這去廣府是沒機會了,李三娘卻是有了去往西域邊城的機會。
雖說萬國朝會之後,大唐周邊各小國部落就沒有不稱臣納貢的;
但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邊城之地的小摩擦總也是有的。
有小規模的戰爭,那麼,就會有人受傷,這就需要醫師了。
多年之前,李大郎參與過的那場對戰東突厥的大戰打贏了,很是給邊城留下了休養生息的時間。
可這幾年下來,哪怕有了黑火藥來,東突厥就仍舊是聯合了吐蕃想要吃下大唐的邊城,搶奪邊城中的唐人,掠奪資源和人口。
如此,這仗就還是得打,邊城就一直都有駐軍。
但不幸的是,邊城那位熟悉金創傷,也曾經在長安城裡的太醫署同李三娘學習過清創縫合技藝的醫師,竟是不知怎的染了什麼病,現下是連床都起不得了。
而且當地軍營之中竟是出現了一小部分如這醫師一般的病症,像是有些起疫病的徵兆!
雖說當地的軍醫也不少,還有其他人可以給士兵看診治病;
但是,這位醫師是唯一的醫正,能統領全域性的人。
他病了,哪怕下頭有同僚頂了起來,依舊是有些捉襟見肘的。
如此來說,長安的太醫署得了這個八百里加急的信兒,那就得指派人前去指揮大局。
本來最好就是派有經驗的孫醫正前去的,可這問題就是孫醫正如今已經年逾五十知天命,這上千裡的快馬顛簸,當真不好說這人還能不能行了。
就算是孫醫正他在會上一再的與王署正強調自己個兒身康體建,一頓兩碗飯,廉頗尚能飯,王署正也不想派他出遠門去。
李三娘當時就看出來了,他們這就是想把她給指出去的了。
這太醫署裡頭,能坐著在這兒開會的人裡頭,除了她李三娘之外,哪一個兒人不是四五十歲?
只她,在他們面前算是年紀尚小。
再就是一小部分原因是因為她本身是當初把清創縫合技藝傳授出去的人;
她是去了就能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