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李三娘回了李家後,李家正堂裡頭坐著的人還真是不少,李三娘光看來人都是婦人就知道這大概是各家上門來恭賀李大嫂喜得麒麟子的。
果然,待得李三娘走進正堂裡頭同眾人見禮後,坐下略略聽了一刻鐘,眾人就是來恭賀李家添丁之喜的。
至於李三娘給李大嫂做了這時代裡第一場剖宮產這事兒,除了與李家親近的人,像是梁老醫師、蔣家、吳家之外,其他人自然是不知曉這事兒的。
要不然,怕不是這會子李三娘就得被眾人的問題吵吵的聽不清話了。
這個點兒已是到了各家吃晚食的時間了,李三娘陪著坐了兩刻鐘後,眾婦人也知情識趣的一一起身告辭了。
李三娘自然是同李母一起送了眾人出門,看著眾人都離開了,李三娘這才長長的輸出一口氣來。
“阿孃,怎的這麼個點兒上門來了?”
李母帶著些無奈的看向李三娘,倒是一旁的吳巧蘭接了李三娘這話:“三娘子,她們啊,都是故意這個點兒一起上門來的,就為了能和三娘子你說上幾句話。”
李三娘一臉疑惑:“為了和我說話?
啊?為什麼啊?”
李三娘自問自答道:“難道是有求於我?
若是求醫,倒也是說的過去了。”
幾人往院子裡頭去,一邊走李母笑了笑回了李三娘的話:“嗐,倒也不全是為了求醫的。
她們各家啊,也都聽說了你行醫的名聲兒,尤其是你在永平坊裡頭坐堂,不是看了不少多年無子嗣的夫婦麼?
再加上你大嫂這又過了多年才生了小六來,如此之下,她們心裡多少都有點兒想頭了。
雖然不是著急上門找你瞧病,但先混個臉熟,與咱家有些瓜葛,客氣著些,將來若是求醫到你面前,你還能不管不顧麼?”
李三娘聽了李母的話,實在覺得有些好笑,遂笑出了聲兒來,“哈哈,阿孃,我當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原來竟是如此,難為她們了,還特特等到我下值歸家了,很是耽擱自己個兒回家吃晚食呢。
哈哈,阿孃幫我往外散散風兒,只道若是求醫,儘管去永平坊裡頭找我就是了。
實在不必非要混個臉熟的。”
待得回到正堂裡頭,李三娘就和秋香幫著李母同吳巧蘭一起收拾這各家上門送的禮來。
一邊收拾,眾人一邊閒話起來。
“這臨近年關,也不知道虎頭(李大郎)在外頭怎麼樣了?啥時候能回來?
三娘,待得明兒個咱們去邢家那鋪子裡頭瞧瞧吧?
我想著,這邊關的冬日必是比咱們這兒冷的,少不得買些物什託商隊送去邊關給虎頭使喚。
我前兒個還問了,去往邊關的商隊年前這是最後一次了,若是下次就得等開春了的。”
李三娘自是無有不應的,且她覺得確實是有段時日未曾帶露珠兒出門了,這回正好帶著露珠兒出門逛逛去。
人和人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就好像馬裡亞納海溝那麼深。
所以,求同存異實在是頂頂好的解決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