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條不是如上條那般的硬性規定,是可以選擇的。”
站在前排的一個老翁拱拱手問道:“敢問,這可選擇的意思是?”
“嗐,這簡單,你家要是小有家資,有些餘錢,又心疼自家女娘,那自是可以來京兆府交銀子來延長婚嫁年齡。
比如,本來及笄之年,也就是十五歲就得嫁人,只要你交了錢,交一年的錢,就可留女娘在家一年,至多可交三年來,過了十八就必須嫁人了。
但你仍要遵循舊例十五歲讓女娘嫁人,那也是能行的,就不必來交錢了。”
書吏的話一說完,臺子下頭站著的眾人就“嗡嗡”的交談了起來,有那理解的,就捋著鬍子說:“聖人心慈,這是心疼女娘啊。”
而有同意的,自然就有反對的。
人類就是這般的物種,一個群體之中,必然存在完全不同意見的兩撥人,有時候同一個問題,還會有多撥甚至十數撥的人有不同的意見來。
“荒謬!
女娘到了年紀闔該嫁出去,如若不然,竟是要花費家中錢財來買花期,豈不可笑!”
也有那沉默以對的人,至於他們是支援還是否定,其實都無所謂,畢竟上頭立好的規矩,自然有辦法讓下頭的人去執行。
再有,當他人因為這新規矩得了好處後,沒按新規矩的走的人必然是會後悔的。
如此有了例項,到時候該如何選人們自然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解釋清楚後,書吏就一拱手離開了。
而百位坊正也就三五成群的結伴離開了京兆府,在回坊的路上都在各自思量著,這兩條到底是要如何說才能和坊裡的人說明白來。
坐在驢車上,往城外外三城回的王老翁就是剛剛在京兆府裡說武帝是心慈之人的那個。
至於王老翁為何能站在前排?
蓋因著他雖然是長安城外外三城裡的坊正,但他手下管理的人數可是比一坊裡的人要多出不少。
王老翁性子忠直,有一腔良善的熱心腸,很是公正道義,因著如此,才在外三成剛建成後很短的一段時間裡,就被推舉成了坊正來。
因著如此,王老翁在京兆府裡也算是比別的坊正能多出兩分薄面來,這才在百位坊正之中,可以在京兆福利站到前排上。
至於剛才王老翁能在京兆府說出那般的話來,除了他確實是真的覺得聖人是心慈,憐愛女娘才能做出如此規定之外,蓋因著在王老翁所在的外三城裡,還真的是有這般的可憐的事兒發生。
驢子走的慢,長安城裡人又多,走了這麼久就還是沒有走到安化門。
拿著鞭子有一下沒一下打著驢屁股的趙大,在聽了王老翁說的話後,不由的呆愣了起來,他愣愣的轉過頭看著車架上坐著的王老翁問:“坊正,官家說的這些應該都是真的吧!
頭前李老頭家那個小女娘不就是生孩子生死了!”
感謝暮川暮紫支援100起點幣,十分感謝寶子對我的支援和鼓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