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謝謝安素教授和曲校長的邀請。”程芳菲面帶微笑,大方道,“也謝謝主持人的介紹,說的非常詳細,詳細到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尤其是星影編劇這一條,我還只是剛剛起步學習的階段。其實我現在還不敢自稱編劇,只有等《星耀訣》上映之後得到大家真正認可才行。”
頓時場內再度響起此起彼伏歡呼聲和掌聲。
其中還夾雜著一些近似於粉絲的呼喊。
“我們一定會去看的!”
“山寺桃花出品必屬精品!”
“桃花大大你是最棒的~”
程芳菲定睛一看,果然見聲音傳來的方向,幾個年輕男女正?????舉著桃花枝條樣子的應援物揮舞,顯然就是自己的粉絲。
她不由自主沖著他們微笑點頭,不意外引來新一輪的尖叫歡呼聲。
程芳菲繼續道:“之前在採訪中我也多次提到。虛擬設計是我的本職工作,挖掘《古地球》時代文化則是我的愛好。我很高興也很慶幸自己找到了一種方式,將兩者結合起來。更慶幸的是這種方式能得到大家的喜歡。讓傳統文化助力我的創作,並藉著我的創作宣傳已經幾乎被遺忘的過去。借這次講座機會,我也將自己這一路走來的些許心得體會和大家分享,與眾位學生老師探討交流。”
其實從去年受安素教授邀請為《古地球》撰稿開始,程芳菲就陸續寫了幾十篇體量龐大,內容豐富的華國文化相關研究文章。從最早的“八仙過海”系列,到後來的“華夏上古諸神”、“歷史神話”,再到春節相關的民俗傳統、生肖故事等等,當然也少不了美食文化,現在更是已經開始陸續發表與廣寒宮內專案聯系的“禮、樂、射、禦、書、數六藝”以及文房四寶、詩詞書畫、華夏樂器等。
在寫文章的過程中,程芳菲感到自己的思考和理念也在不斷深化。
態度逐漸從簡單地想把古地球華夏文化介紹給大家,到開始思考這些文化如何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情感,如何塑造整個社會思潮並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
就像很多專家學者評價的那樣,程芳菲從一開始僅僅是簡單地用傳統文化元素做設計,到後來開始真正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使得設計和文化思想達到高度統一。
這種統一的巔峰出現在《桃花源?洞天》,並隨著廣寒宮的建設進入到人們的現實生活裡。
這也是為什麼《桃花源?洞天》會如此成功,乎成為星河世界中的巨無霸應用,被大量星際網友戲稱為獨立於星際世界的“華夏世界”或“仙境”。
但僅僅如此嗎?
網友們真的是因為和專家學者那般,看到桃花源的設計之精彩,融合之巧妙才會喜歡桃花源的嗎?
當然不是!
顧客們真的都是為了切實感受華夏文化來廣寒宮的嗎?
當然也不是。
但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他們喜歡桃花源可能是因為奶茶好喝、火鍋好吃、漢服漂亮、廟會好玩、……
他們搶訂廣寒宮的房間,可能是因為想親口品嘗真實的華夏美食,想玩那些從未玩過的遊戲,體驗華夏樂器和書畫寫作?